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呜悒(嗚悒)
见“ 呜唈 ”。
《國語辭典》:呜唈(嗚唈)  拼音:wū yì
悲伤哭泣。南朝梁。江淹〈泣赋〉:「欷潺湲兮沬袖,泣呜唈兮染裳。」也作「于邑」、「呜咽」。
《漢語大詞典》:咽呜(咽嗚)
犹吞吞吐吐。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既至,而咽呜掣缩,似若所知实远,而未皆吐尽者。”
分類:吞吞吐吐
《漢語大詞典》:呜呃(嗚呃)
悲叹。 唐 李贺 《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三:“斯人道仍閟,不得不呜呃。”
分類:悲叹
《國語辭典》:呜轧(嗚軋)  拼音:wū yà
形容吹角声。唐。杜牧 题齐安城楼诗:「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分類:吹角角声
《漢語大詞典》:呜呜声
猫或其他动物在满意或高兴时发出的低沉连续的震颤声
与猫发出的呜呜声相似的声音。例如:合格马达发出的柔和的呜呜声。
《漢語大詞典》:叹呜(歎嗚)
叹愤声。
《国语辞典》:呜哑(呜哑)  拼音:wū yā
形容鸦鸣声。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國語辭典》:呜咂(嗚咂)  拼音:wū zā
亲吻。《董西厢》卷五:「拍惜了一顿,呜咂了多时。」也作「呜撮」。
分類:亲吻
《漢語大詞典》:呜嘬(嗚嘬)
犹呜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恣恣地覷了可喜寃家,忍不得恣情呜嘬。” 清 洪升 《长生殿·窥浴》:“不住的香肩呜嘬,不住的纤腰抱围。”
《漢語大詞典》:喑呜叱咤(喑嗚叱咤)
见“ 喑噁叱咤 ”。
《漢語大詞典》:喑恶叱咤(喑噁叱咤)
同“喑呜叱吒”。
(1).怒吼。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王 喑噁叱咤,千人皆废。” 司马贞 索隐:“喑噁,怀怒气。”北史·杨玄感传:“喑呜叱咤,所当莫不震慑。” 明 宋濂 《方君招魂碑》:“喑噁叱咤而江水为之涌起。” 鲁迅 《准风月谈·冲》:“一匹疲驴……骑士坐在上面喑呜叱咤,却还很能胜任愉快。”
(2).引申为使人震慑。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 霸王 酒不饮三,色不侵二,有喑呜叱咤之威,举鼎拔山之力。” 清 黄遵宪 《西乡星歌》:“此外喑呜叱咤之声势,化为妖云为沴气。”
分類:怒吼震慑
《高级汉语词典》:喑呜叱
呵叱怒喝
《漢語大詞典》:嚘呜(嚘嗚)
叹息声。 汉 扬雄 《太玄·疑》:“次七,鬼魂疑贞厉嚘呜。” 范望 注:“嚘呜,叹也。”
《漢語大詞典》:呜恻(嗚惻)
悲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 青娥 ﹞见生,惊曰:‘郎何能来?’生不暇陈,抱袪呜惻。”
分類:悲泣
《國語辭典》:呜呼哀哉(嗚呼哀哉)  拼音:wū hū āi zāi
1.表示哀痛的感叹词。《礼记。檀弓上》:「鲁哀公诛孔丘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父。』」也作「于呼哀哉」。
2.借指死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程金便一把叉住喉咙,叉得手重,口又不得通气,一霎呜呼哀哉了。」《老残游记》第一五回:「谁知这个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时气,到了八月半边就一命呜呼哀哉死了。」
《漢語大詞典》:呜呼噫嘻(嗚呼噫嘻)
叹词。表示慨叹。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邪命邪?”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原想嬉皮笑脸,而仍剑拔弩张,倘不洗心,殊难革面,真是呜呼噫嘻,如何是好。”
分類:叹词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