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背理法  拼音:bèi lǐ fǎ
一种逻辑上的推證法。对于一不易證明的命题,先證明其否定命题为矛盾,才肯定此命题为真的逻辑推證法。
《国语辞典》:闱场(闱场)  拼音:wéi cháng
办理考试时,供试务人员命题及印制试题的场所。除了试务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可进入。
《漢語大詞典》:公理化方法
从少数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和少数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公理)出发,按特定演绎推理规则推导出这一学科中其他命题(定理),并构成一个演绎系统的方法。任何特定的公理化系统都不是绝对严格和完备的。
《國語辭典》:发策决科(發策決科)  拼音:fā cè jué kē
拆阅策问题目,决定录取科第。汉。扬雄《法言》:「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
《漢語大詞典》:龟长于蛇(龜長於蛇)
见“ 龟长於蛇 ”。
谓龟形虽短,而命比蛇长。古代名家论辩时的一个命题,旨在说明长短大小的相对性。庄子·天下:“ 惠施 以此为大,观於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龟长於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 陆德明 释文:“龟长於蛇, 司马 云:‘蛇形虽长而命不久,龟形虽短而命甚长。’”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尺棰取半:“庄子载 惠子 之语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虽为寓言,然此理固具……龟长於蛇、飞鸟之景未尝动,如是之类,非词説所能了也。”亦作“ 龟长于蛇 ”。 章炳麟 《春秋左传读·僖公篇·筮短龟长》:“寻名家有‘龟长于蛇’之説,但论其年之长短,而非以其知之长短,固未可以此决也。”
《國語辭典》:宾词(賓詞)  拼音:bīn cí
句法中承受主语的动作者,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也称为「宾语」、「谓词」。
《國語辭典》:哀而不伤(哀而不傷)  拼音:āi ér bù shāng
1.虽然悲伤但不过分。《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适中而无过与不及。《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王爵与王惠哭做了一团,四个妇人也陪出了哀而不伤的眼泪。」
《漢語大詞典》:毕业会考
检验毕业生是否合格的统一考试。考试命题限于学科的基础知识部分。属水平考试,不分等第。各门学科成绩合格,即可取得毕业资格。
《漢語大詞典》:充足理由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则之一。提出或证明一个命题,都必须有能够表明它何以真实的理由。证明要求论据必须真实,并且从论据可以推出论题,这就是充足理由律的具体运用。
《漢語大詞典》:坚白相盈(堅白相盈)
后期墨家针对 公孙龙 学派“离坚白”命题而提出的反驳命题。 公孙龙 学派认为坚白石的坚、白两种属性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后期墨家则指出坚白石是一个整体。“无坚得白,必相盈也”(墨子·经说下)。坚、白两种属性是相互渗透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分割的。只有当其处在不同的两种物体中,才是彼此分离的,所以说“坚(白)异处不相盈”(墨子·经说上)。
《漢語大詞典》:离坚合异(離堅合異)
先 秦 “离坚白”和“合异同”两大哲学命题的并称。比喻善辩、诡辩。语出《鲁连子》:“ 齐 辩士 田巴 ,服 徂丘 ,议 稷下 ,毁五帝,罪三王,服五霸,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沉鬱淡雅之思,离坚合异之谈。” 宋 王禹偁 《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不离坚合异以侈其言,不乱常变古以施其政。”参见“ 离坚白 ”。
《漢語大詞典》:离坚白(離堅白)
分开坚和白。 公孙龙 学派的著名辩论题,与墨经的“盈坚白”相对立。名家认为,一块石头放在面前,“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由此断言,石头的坚和白两种属性是互相分离的。庄子·秋水:“ 公孙龙 问於 魏牟 曰:‘ 龙 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