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和光
(1).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后汉书·王允传:“公与 董太师 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内寳养生之道,外则和光於世。”魏书·释老志:“和光六道,同尘万类。” 唐 王维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诗:“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参见“ 和光同尘 ”。
(2).共同照耀。 唐 韦展 《日月如合璧赋》:“分则列照於三无,聚则和光於六合。”
(3).柔和的光辉。 宋 苏轼 《妒佳月》诗:“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
《國語辭典》:混俗和光  拼音:hùn sú hé guāng
不露锋芒,与世无争。参见「浑俗和光」条。《孤本元明杂剧。李云卿。头折》:「贫道混俗和光,常于闹市之中,口发狂言,串拖二八金钱,每与孩童嬉戏游玩。」
《國語辭典》:浑俗和光(渾俗和光)  拼音:hùn sú hé guāng
收敛自己的锋芒而与世俗混同。语本《老子》第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形容人谦让敛藏,与世无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真一味风清月朗。」也作「混俗和光」。
《國語辭典》:和光同尘(和光同塵)  拼音:hé guāng tóng chén
1.锋芒内敛与世无争,而与嚣杂尘俗相融合。语本《老子》第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2.比喻与世浮沉,随波逐流或同流合污。《晋书。卷一。宣帝纪》:「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國語辭典》:含光  拼音:hán guāng
1.蕴藏光采。比喻人蕴含美德。东周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汉。崔瑗〈座右铭〉:「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
2.一把造于殷商的宝剑。相传舞动时看不到剑,杀人时也一闪即逝,所以称为「含光」。见《列子。汤问》。
《國語辭典》:玳瑁  拼音:dài mèi
动物名。龟鳖目海龟科。其背甲呈黄褐色,有黑斑,光润美丽,可长达一公尺,前宽后尖,可作装饰品。多分布于热带海洋。也称为「蝳蝐」。
《國語辭典》:神采  拼音:shén cǎi
精神、风采。如:「神采飞扬」。《北齐书。卷二三。列传。崔㥄》:「聪明强学,有文情,善容止,神采嶷然,言不妄发。」《元史。卷一七二。列传。赵孟頫》:「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
《國語辭典》:色泽(色澤)  拼音:sè zé
色彩光泽。《淮南子。俶真》:「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國語辭典》:复印(複印)  拼音:fù yìn
用仪器将文件或图样印制成相同的副本。
《國語辭典》:复印机(複印機)  拼音:fù yìn jī
供复印文件、图片的机器。如影印机、晒图机、油印机等。
《國語辭典》:燃料  拼音:rán liào
可供燃烧的物质。如煤、炭、木材、煤气等。
《国语辞典》:偏振光  拼音:piān zhèn guāng
光是一种电磁波,其中组成的电场与磁场振动方向和光的传播方向垂直,且电场与磁场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一般光的电场振动方向在各方向都有。如果在光的进行中,其电场的振动方向存在特定方向上,此种光称为「偏振光」。也称为「偏光」、「偏极光」。
《國語辭典》:蜡光纸(蠟光紙)  拼音:là guāng zhǐ
一种表面色泽鲜明的加工纸。先以颜料和胶黏剂调制成的涂料,涂在原纸的表面,再经摩擦压光或燧石磨光而成。
《漢語大詞典》:穆耀
祥和光明。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今皇帝御极之三年,天晴地爽,日月穆耀,美阳之气,譣於耆臣。”
和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和光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