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和叔 朝代:远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尧时掌天文历法之官。尧命和叔为治北方之官,掌冬令之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11 【介绍】: 唐河中人,字和叔,一字化光。吕渭子。德宗贞元十四年进士,次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能文,一时流辈咸推尚。与王叔文厚善,迁左拾遗。二十年,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比还,柳宗元等皆坐叔文贬,温独免,进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旋与羊谔等谋逐宰相李吉甫,宪宗怒贬道州刺史,徙衡州,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11 字和叔,一字化光。排行八。郡望东平(今属山东)。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居洛阳(今属河南)。吕渭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二十年随工部侍郎张荐出使吐蕃,充副使,被拘留经年,顺宗永贞元年(805)十月回京,累迁至刑部郎中。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宪宗元和五年(810)转衡州刺史,卒。事迹见柳宗元《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新、旧《唐书》本传。吕温文辞精富,文体赡逸,所作铭赞“置于韩柳集中,亦为高作。”(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八)其诗“亦胜诸人”(《沧浪诗话》)。今存《吕和叔集》10卷,四部丛刊本为通行。《全唐诗》存诗2卷。
唐诗汇评
吕温(772-811),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吕渭之子。初从陆贽治《春秋》,从梁肃学文章。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翌年登博学宏辞科,授集贤校书,擢左拾遗。二十年,为吐蕃吊祭副使,转侍御史。使还,历户部、司封员外郎,迁刑部郎中,知杂事。三年,坐诬宰相李吉甫,贬均州刺史,再贬道州。五年,改衡州。所在均有治绩。卒。温工诗文,与元稹、刘禹锡、柳宗元、李景俭友善。有《吕温集》十卷,今存。《全唐诗》编诗二卷。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五
温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人。贞元末进士。再迁为左拾遗。以侍御史使吐蕃。元和初还。转户部员外郎。再贬道州刺史。徙衡州。卒年四十。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温天才俊拔,文采赡逸,为时流柳宗元、刘禹锡所你。
郡斋读书志
温从梁肃为文章,规摹左氏,藻赡精富,流辈推尚。
沧浪诗话
刘沧、吕温,亦胜诸人。
《唐诗品》
衡州早擅宏词,富于摛藻,《由鹿》诸赋命意修远,虽拘于时制,稍落近语,要亦升堂之客也。五言律亦多倚拔,惜其内有乏思,外有遗象,不能自振其馀波耳。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和叔,一作和仲(《宋元学案补遗》卷八),字咸临,南康(今属江西)人。恕子。作诗清奥刻厉,欲自成家,为文慕石介。年二十五而卒。事见《山谷集》卷二三《刘咸临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字和叔,号万菊。滕珙子。为安仁令。博学有源委。有《尚书注》、《尚书大意》。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8—1051 【介绍】: 宋歙州黟县人,字和叔。仁宗天圣五年得同学究出身,复登进士第。历来安主簿、洪州司理。迁知浔州,改庙作学堂,讲说文艺。未几,旁州之士亦来从学。庆历二年为监察御史里行,累除广西转运使。会遣将征侬智高,因督吏输饷、治城修械有功,官至尚书司封员外郎。有文集。
全宋诗
孙抗(九九八~一○五一),字和叔,黟县(今属安徽)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以同学究出身补滁州来安县主簿,洪州右司理。再举进士。迁大理寺丞、知常州晋陵县,后以选通判耀州。庆历二年(一○四二),擢监察御史里行,又出知复州。迁提点江南西路刑狱,广西转运使。皇祐三年卒,年五十四。事见《临川先生文集》卷八九《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孙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映雪斋集》一卷为底本,参校《桂林府志》(清乾隆抄本)。又从《湖北通志》中辑得集外诗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8 【介绍】: 宋洛阳人,一作开封人,字和叔。仁宗庆历初进士。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刊定《前汉书》。英宗时同判刑部,又为实录检讨官,与修《仁宗实录》。神宗朝至翰林学士,检阅二府除罢官职事,撰《拜罢录》。后出知滁、广、江宁等州府,兼经略安抚使。曾坐事贬建昌军。
全宋诗
陈绎(一○二一~一○八八),字和叔,洛阳(今属河南)人,一说开封人。仁宗景祐中廷试误用韵被黜。庆历二年(一○四二)再举,为别试第一(《临川集》卷二八《雪中游北山呈广州使君和叔同年》),历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集贤院校理,勘定《前汉书》。英宗初,同判尚书刑部,预修《仁宗实录》。神宗熙宁时,为陕西转运副使。入直舍人院,出知邓州兼本路安抚使。元丰初,知广州兼本路经略安抚使,改太中大夫、龙图阁待制、知江宁府,因事夺职贬建昌军。哲宗立,复太中大夫。元祐三年卒,年六十八。有集三十卷,已佚。事见《苏魏公集》卷六○《太中大夫陈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全宋文·卷一三六二
陈绎(一○二一——一○八八),字和叔,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庆历二年举进士,调梁山军判官,嘉祐三年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英宗时除仁宗实录院检讨官。神宗朝,累迁知制诰,除翰林学士,以侍读学士知邓州。还知通进银台司,权开封府。历知滁、庐、广等州。哲宗立,以太中大夫知密州。元祐三年正月卒,年六十八。见《太中大夫陈公墓志铭》(《苏魏公集》卷六○),《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睦(?~一○八五),字和叔,一字子雍(《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一引《苏州府志》),莆田(今属福建)人。侗弟。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秘阁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八年,迁监察御史,出为两浙提点刑狱(同上书卷二七○)。元丰元年(一○七八)直昭文馆(同上书卷二八八)。七年,为鸿胪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同上书卷三四六)。八年,移知潭州,卒(同上书卷三六一)。事见《莆阳文献传》卷一三。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
陈睦(?——一○八五)字子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嘉祐六年进士第二。治平中为秘书丞。三年诏举馆阁才学之士,睦与刘攽、李常、李清臣辈首被选擢,除秘阁校理。熙宁中提举两浙常平,以丞相曾公亮荐迁提点刑狱。八年,兼监察御史,后判登闻鼓院。元丰初假起居舍人、直昭文馆,奉使高丽。还,权判刑部,进史馆修撰,迁鸿胪少卿。七年改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八年,直龙图阁、知潭州,卒,赠少保。见《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一引《苏州府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六二、二八八、三二四、三四六、三六一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82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和叔。吕大防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调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改知三原县。神宗熙宁中,韩绛宣抚陕西,辟为书写机密文字。父丧,家居讲道数年。宋攻西夏,鄜延转运使檄为从事。卒于延州官舍。尝学于张载,能守师说。有《诚德集》。
全宋诗
吕大钧(一○三~~○八二),字和叔,蓝田(今属陕西)人。大防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伊洛渊源录》卷八《行状略》)。为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知三原县。神宗熙宁三年(一○七○),韩绛宣抚陕西、河东,辟为书写机宜文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六)。丁父忧,家居数年。元丰五年,会伐西夏,鄜延路转运司檄为从事,未几感疾卒,年五十二。有《诚德集》,已佚。事见《宋文鉴》卷一四五《吕和和叔墓表》,《宋史》卷三四○有傅。
全宋文·卷一七○四
吕大钧(一○三一——一○八二),字和叔,学者称京兆先生,大防弟。其先汲郡人,后徙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嘉祐二年中进士乙科,调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改光禄寺丞,知耀州三原县。韩绛宣抚陕西、河南,辟书写机宜文字。丁父忧,服除,独家居数年。起诸王宫教授,求监凤翔府造船务、鄜延路转运司从事。元丰五年卒于延州官舍,年五十二。著有《诚德集》。见范育《吕和叔墓志铭》(《皇朝文鉴》卷一四五),《宋史》卷三四○《吕大防传》附。
张利一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五一四
张利一,字和叔,开封(今河南开封)人。耆子。以荫补供奉官、光州都监。提点京东、淮南刑狱,知莫、冀二州,为河北缘边安抚都监兼閤门通事舍人、知广信军。治平二年知雄州兼河北缘边安抚使,再任之。熙宁九年知保州,亦再任。坐事改卫州钤辖。元祐五年知沧州,寻改大名路总管、知澶州。历郑、相二州,终雄州团练使。时论多谓其才品俱下。有《奏议》三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二七八、四四九、四八○,《宋史》卷二九○《张耆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郑州阳武人,字和叔。登进士第。曾从程颢学。以荐为崇文院校书,因非议新法,被贬七年。后复官,历著作佐郎、职方员外郎。哲宗绍圣初,累官御史中丞,助章惇、蔡卞,诬谤宣仁太后,排斥元祐诸人。蔡京入相,为泾原经略安抚使,所谋皆迂诞,夺职。久之,复显谟阁待制。卒年七十。
全宋诗
邢恕,字和叔,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西)人。早年从二程学,举进士,补永安主簿。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为崇文院校书,忤王安石,出知延陵县;十年,复为校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元丰二年(一○七九),为馆阁校勘(同上书卷二九八)。谄事蔡确,累迁职方员外郎。哲宗即位,除起居舍人。元祐四年(一○八九),蔡确败,贬永州监仓(《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二)。哲宗亲政,知青州,召为刑部侍郎,累迁御史中丞。元符中出知汝州。徽宗即位,贬少府少监分司西京,居均州。崇宁三年(一一○四)蔡京当国,起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一○)。以谋略乖方,徙知太原等州府,未几夺职。卒年七十。《东都事略》卷九九、《宋史》卷四七一有传。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一八二一
邢恕,字和叔,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西)人。从程颢学,登进士第,补永安主簿,以吕公著荐,得崇文院校书。因语新法不便,出知延陵县,浮湛七年,复为校书。历馆阁校勘、史馆检讨、著作佐郎,进职方员外郎,趋附宰相蔡确,交结章惇、黄履,人目之为四凶。哲宗立,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黜知随州,改汝襄、河阳,责监永州酒。绍圣初,擢宝文阁待制、知青州,累迁至御史中丞,诬宣仁后有废立谋,历诋梁焘、刘挚,将陷诸人于族罪。与章惇相互攻讦,终为惇所陷,出知汝州。徽宗时蔡京当国,起为鄜延经略安抚使,改泾原,擢至龙图阁学士,以处置迂诞,连徙并夺职。久之,复显谟阁待制,卒,年七十。天资反覆,为司马光客即背光,附章惇即背惇,至与蔡京等为腹心则之死弗替。《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和叔。哲宗元符三年进士。钦宗靖康初,以主客司郎中出使金国,被执,不屈,徙之极北寒冻之地,幽佛寺十余年。病革,以国仇未报为憾,南向一恸而绝,享年七十二。
全宋诗
林冲之,字和叔,莆田(今属福建)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一八)。历御史台检法官,知临江、南康。钦宗靖康初以主客郎中使金,抗节不屈,虏居北地十馀年,病卒,年七十二。《宋史》卷四四九有传。
冯和叔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六五
冯和叔,字季成,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绍兴二十年除上元县令,淳熙中知涪州。见本人所题《涪州观石鱼记》,《景定建康志》卷二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1—1208 【介绍】: 宋婺州永康人,字和叔。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光宗时为殿中侍御史,抗直敢言。历知宁国府、赣州。宁宗即位,为给事中。因不交韩侂胄,与之结怨。以焕章阁待制知庆元府,捐公帑筑堤防潮,民赖其利。后削职罢归,屏居十二年。及侂胄死,召试吏部尚书,累官签书枢密院事。卒谥正惠。有文集。
全宋诗
林大中(一一三一~一二○八),字和叔,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调乌程县主簿。孝宗淳熙间历知抚州金溪县、湖州长兴县,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迁殿中侍御史。三年,出知赣州。五年,迁给事中兼侍讲。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知庆元府。五年,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六年,致仕。嘉泰三年(一二○三),起为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嘉定元年卒,年七十八。谥正惠。事见《攻愧集》卷九八《签书枢密院事致仕赠资政殿学士正惠林公神道碑》。有奏议十卷,外制三卷,文集二十卷,皆佚。《宋史》卷三九三有传。
全宋文·卷五四二一
林大中(一一三一——一二○八),字和叔,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入太学,中绍兴三十年进士第,调乌程主簿。淳熙十二年除太常寺主簿。光宗即位,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除侍御史,兼侍讲。知宁国府、赣州,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庆元元年知庆元府。后罢归十二年。起复,试吏部尚书。开禧三年十二月,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嘉定元年,兼太子宾客,寻卒,年七十八,谥正惠。有奏议十卷、外制三卷、文集二十卷。见楼钥《攻愧集》卷九八《正惠林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三本传。
张和叔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三五八
张和叔,淳熙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