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和弱
(1).调和抑制。《淮南子·原道训》:“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
(2).温和文弱。晋书·虞潭传:“ 潭 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陈书·宜都王叔明传:“仪容美丽,举止和弱,状似妇人。”南史·鲍泉传:“ 方诸 见 泉 和弱,每有諮陈未尝用,使 泉 伏牀骑背为马,书其衣作其姓名,由是州府尽相欺。”
《國語辭典》:帖学(帖學)  拼音:tiè xué
1.一种崇尚临帖的书派,相对于碑学而言。
2.专门研究考订各种法帖的源流、时代、体制、优劣、真伪、内容等问题的学问。如宋桑世昌之〈兰亭考〉、黄伯思之〈法帖刊误〉、清王澍之〈淳化秘阁法帖考〉等。
《漢語大詞典》:鞭板
马鞭和手板。古代礼制:武将执鞭清道和文官执板侍立为见到上官时的礼节。梁书·韦粲传:“ 粲 建议推 仲礼 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 裴之高 自以年位,耻居其下,乃云:‘ 柳节下 是州将,何须我復鞭板。’”陈书·虞寄传:“及谢病私庭,每诸王为州将,下车必造门致礼,命释鞭板,以几杖侍坐。”
《國語辭典》:碑学(碑學)  拼音:bēi xué
1.崇尚碑刻的书派,与帖学相对称。碑学原本相当发达,至唐,由于太宗偏爱王羲之、献之的帖书,一度使碑学趋于衰微,直至清嘉庆、道光以后,阮元倡为南北书派论,碑学始得以复兴。
2.研究考订碑刻的时代、体制、真伪、内容、鉴赏等问题的学问。如赵明诚的《金石录》、郭宗昌的《金石史》等
《漢語大詞典》:余风遗文(餘風遺文)
传留下来的习气和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而 乐松 之徒,招集浅陋,故 杨赐 号为 驩兜 , 蔡邕 比之俳优,其餘风遗文,盖蔑如也。”
《國語辭典》:抑扬顿挫(抑揚頓挫)  拼音:yì yáng dùn cuò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抑扬顿挫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之声响高低转折,富变化又有节奏。《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也作「顿挫抑扬」。
《漢語大詞典》:跩文
犹转文。说话爱用书面语和文言词,以显示有学问。 峻青 《海啸》第二章:“‘什么叫必要?’ 老金头 打断了 老宫 的话说。‘你就别给我跩文啦。’”
《国语辞典》:图文并茂(图文并茂)  拼音:tú wén bìng mào
图画和文章的品质都非常的优美。如:「好的百科全书一定要内容充实,图文并茂。」
《国语辞典》:情文并茂(情文并茂)  拼音:qíng wén bìng mào
文章的内容和文采都很好。如:「他这篇文章真是写得情文并茂。」也作「情文并妙」。
《国语辞典》:中央商业区(中央商业区)  拼音:zhōng yāng shāng yè qū
都市金融、行政、娱乐和文化的集中区。特点为地价高、商家多、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如:「台北市的东区已成为中央商业区。」
《国语辞典》:艺文活动(艺文活动)  拼音:yì wén huó dòng
与艺术和文学有关的活动。如:「政府奖助举办各种艺文活动,以推动文化建设。」
《漢語大詞典》:工娱疗法(工娱療法)
用适当的劳动和文娱活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可以提高病人情绪,锻炼劳动能力,促进食欲和改善睡眠。对精神病、肺结核、麻风等慢性病有很大帮助。活动内容一般包括手工艺劳动、文娱活动、体力劳动等,应由医务人员按病情选择进行。
《漢語大詞典》:烦琐哲学(煩瑣哲學)
(1). 欧洲 中世纪在学院中讲授的以解释天主教教义为内容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神学体系。由于采用烦琐的抽象推理的方法,所以称为“烦琐哲学”。
(2).指罗列表面现象,拼凑枯燥条文,使人得不到要领的作风和文风。
《國語辭典》:广播电台(廣播電臺)  拼音:guǎng bò diàn tái
用无线电波向外播送节目的机构。
《漢語大詞典》:光板
(1).磨掉了毛的皮衣服或皮褥子。《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现在穿的毛都没有了,只剩得光板子,面子上还打了几个补钉,实在穿不出去。”
(2).指不生作物的土地。
(3).指金属币上没有轧花纹和文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这些烂板银,早在 广州 贴水,换了光板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