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暖 → 煖暖”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温凉(温涼)
(1).冷和暖。多指气候。 晋 陶潜 《闲情赋》:“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诗·郑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唐 孔颖达 疏:“仲春仲秋俱是昼夜等、温凉中。”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便见他一双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滚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
(2).寒暖。借指生活情况。《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 吕向 注:“叙别离之岁月。”魏书·胡叟传:“ 祖思 习常,待 叟 不足, 叟 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冥迹:“ 什 遂前,入就牀坐。其女在户东立,与 什 叙温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兰:“其友 张 姓者,闻而省之,相见,话温凉。”
《漢語大詞典》:晴暖(晴煖)
亦作“ 晴煖 ”。晴朗和暖。 唐 李商隐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晴煖感餘芳,红苞杂絳房。”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留住两日,天已晴暖,即作归计。”
分類:晴朗和暖
《漢語大詞典》:蕙风(蕙風)
指和暖的春风。 晋 左思 《魏都赋》:“珍树猗猗,奇卉萋萋,蕙风如薰,甘露如醴。” 宋 周邦彦 《看花回》词之二:“蕙风初散轻暖,霽景澄洁。” 明 杨慎 《江陵别内》诗:“蕙风悲摇心,兰露愁沾足。”
分類:和暖春风
《漢語大詞典》:时燠(時燠)
亦作“时奥”。 谓气候和暖。书·洪范:“曰晢,时燠若。” 孔 传:“君能照晢,则时煖顺之。”《穀梁传·桓公十四年》:“无冰,时燠也。”汉书·王莽传中:“荧惑司悊,南岳太傅典致时奥。”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厥罚常燠,燠,暑也。” 唐 韦应物 《南塘泛舟会元六昆季》诗:“端居倦时燠,轻舟泛迴塘。”
《國語辭典》:暖暖  拼音:xuān xuān
柔顺的样子。《庄子。徐无鬼》:「则暖暖姝姝,而私自说也。」明。张居正〈同望之子文人日立替喜雪〉诗二首之一:「暖暖宫云缀,飞飞苑雪来。」
分類:柔婉和暖
《漢語大詞典》:暄气(暄氣)
(1).暑气。 晋 张协 《七命》:“龙火西頽,暄气初收,飞霜迎节,高风送秋。” 晋 张协 《杂诗》之二:“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2).指和暖之气。 唐 牛肃 《纪闻·牛应贞》:“节变岁移,腊终春首,照晴光於郊甸,动暄气於梅柳,水解冻而绕轩,风扇和而入牖。”
分類:暑气和暖
《國語辭典》:暾暾  拼音:tūn tūn
1.日光明亮之貌。唐。岑参〈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诗:「风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
2.火光炽盛之貌。《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是岁,洪州、潭州灾,延烧州署,州人见有物赤而暾暾飞来,旋即火发。」
《漢語大詞典》:旸燠(暘燠)
天晴和暖。 明 李东阳 《冀州城重修记》:“自是役之兴,暘燠以时,未浹月而工毕。”
《漢語大詞典》:稳暖(穩暖)
安稳和暖。 唐 白居易 《新制布裘袄》诗:“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分類:安稳和暖
《漢語大詞典》:和燠
和暖,气候温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沃野千里,四时和燠。”
《漢語大詞典》:澄和
清朗和暖。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逯钦立 校注:“澄和,清朗和暖。”
分類:清朗和暖
《漢語大詞典》:和霁(和霽)
(1).指天气和暖放晴。新唐书·王晙传:“﹝ 晙 ﹞夜遇雪,恐失期,誓於神……俄而和霽。”
(2).犹和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龙窝君 颜色和霽。”
《漢語大詞典》:暄新
指和暖的新春。 南朝 宋 鲍照 《采菱歌》之三:“暌阔逢暄新,悽怨值妍华。愁心不可盪,春思乱如麻。”
分類:和暖一月
《漢語大詞典》:燠敷
和暖四布。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
分類:和暖四布
《漢語大詞典》:明煦
明亮和暖。 唐 元稹 《梦游春七十韵》:“池光漾彩霞,晓日初明煦。”
分類:明亮和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