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月群贤毕集
 
山阴禊饮
 
山阴醉
 
永和节
 
群贤毕集
 
禊饮
 
长少群贤毕会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98~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漢語大詞典》:和节(和節)
(1).协调;合适。荀子·修身:“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 王先谦 集解:“和节,犹和适也。” 汉 焦赣 《易林·涣之乾》:“弃古退思,失其和节。”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维匡调娱,不失其正,中於和节,不为声章。”
(2).犹调节。《淮南子·本经训》:“夫人相乐,无所发貺,故圣人为之作乐,以和节之。”
(3).温和的节令。 汉 陈琳《神女赋》:“感仲春之和节,叹鸣雁之嗈嗈。” 汉 应瑒 《杨柳赋》:“赴阳春之和节,植纤柳以承凉。”
《國語辭典》:中和节(中和節)  拼音:zhōng hé jié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流行于华北地区,尤以北平为最。此节日乃由唐德宗下诏成立。相传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为太阳真君的生辰,民间习于是日相互赠送百谷、瓜果,并以「太阳鸠糕」祀日,祈求农作物丰收。见《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
《國語辭典》:中节(中節)  拼音:zhòng jié
1.通常古人用于指音乐合于适当的法度、规范及道德要求,比喻为适中节度。《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中的、确著。《金瓶梅》第二回:「老娘也不消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中节。」
《國語辭典》:志节(志節)  拼音:zhì jié
志气节操。《汉书。卷三三。魏豹等传。赞曰》:「横之志节,宾客慕义,犹不能自立,岂非天虖!」《晋书。卷六二。刘琨传》:「不幸遭难,志节不遂。」也作「志操」。
《國語辭典》:脊梁  拼音:jǐ liáng
脊柱。因居于全身骨骼的主干,彷如房屋的梁柱一般,故称为「脊梁」。《水浒传》第一回:「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也称为「脊柱」、「脊椎」。
《國語辭典》:守身  拼音:shǒu shēn
1.坚守自身的品德和节操,如保护玉的洁白无瑕。《孟子。离娄上》:「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唐。韩愈〈朝散大夫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其治官守身,又极谨慎。」
2.保持童贞。《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男女相爱,本是人情之正,被情丝系缚,也是有的。但其中十个人里,一定总有一两个守身如玉,始终不移的。」
《國語辭典》:心悸  拼音:xīn jì
1.因贫血、神经系统失调或过度劳累而引起心跳加速、心律不整的症状。
2.心中惊恐害怕。如:「思及那次强烈台风肆虐,摧枯拉朽的恐怖情况,至今犹教人心悸。」《镜花缘》第六六回:「若非当日见机,早早逃避,岂能活到今日!一经回想,尚觉心悸。」
《國語辭典》:枝节(枝節)  拼音:zhī jié
1.植物的枝与节。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八。凌总管出对》:「竹本无心,外面自出枝节。」
2.比喻旁生的事端或麻烦。如:「枝节横生」。
3.比喻次要、琐碎的词句或事情。如:「枝节问题留待会后再行讨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他这个不过枝节太多,大约是个古文家,你何妨同他略为改几个字,成全了这个人。」
4.事情或机会。《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恐他计较,正待寻一个枝节奉承他。」
《國語辭典》:星次  拼音:xīng cì
星星运行的位次。相传为黄帝所定,分为十二等次。
《漢語大詞典》:节间(節間)
(1).过节的时候。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彭氏 匿孕入宫,贪恋节间赏赐,不肯明言。”红楼梦第二二回:“ 贾政 朝罢,见 贾母 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
(2).指植物茎的节和节之间的部分。
《國語辭典》:启节(啟節)  拼音:qǐ jié
1.古代使臣出行,必执节以示信。后以启节指侍从引驾或高阶层官吏启程。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二:「神童启节,玉女侍轩。」《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么那明早,是在何时启节呢?」
2.星宿的运转或节令的更替。晋。张协〈安石榴赋〉:「尔乃飞龙启节,扬飙扇埃。」唐。阴行先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诗:「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國語辭典》:章节(章節)  拼音:zhāng jié
书的组成部分。通常一本书由若干章,章内分若干节所组成。
《國語辭典》:韵律(韻律)  拼音:yùn lǜ
1.舞蹈时以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速度等称为「韵律」。
2.凡某一现象作周期性的反复,通称为「韵律」。如四季的循环、地球的运转。
3.古代诗词的平仄格式与押韵规则,亦指西方诗歌的节奏,以音节或音步为单位;一指散文作品中规则的律动。
4.美学上指使声音谐和的法则。
《漢語大詞典》:气律(氣律)
古代乐理术语。谓乐律和节气相应。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师涓 出於 卫灵公 之世,写列代之乐,造新曲以代古乐,故有四时之乐……奏於 灵公 , 灵公 情湎心惑,忘於政事。 蘧伯玉 趋阶而諫曰:‘此虽以发扬气律,终为沉湎淫漫之音,无合於风雅,非下臣宜荐於君也。’”参阅礼记·乐记汉书·律历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