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劝和(勸和)  拼音:quàn hé
调解争议,使归和好。《水浒传》第三五回:「宋江把上件事都告诉了,『就与二位劝和如何?』二位壮士大喜,都依允了。」也作「劝架」。
分類:和解
《國語辭典》:说和(說和)  拼音:shuō he
调解双方的争执。《孔子家语。卷五。入官》:「善政行易,而民不怨;言调说和,则民不变。」
《國語辭典》:考释(考釋)  拼音:kǎo shì
对古文物作考證并解释。
《漢語大詞典》:论解(論解)
(1).论说和解释。后汉书·延笃传:“ 篤 论解经传,多所駮正,后儒 服虔 等以为折中。” 梁启超 《改用太阳历法议》:“其有以忤俗骇民为疑者,吾将别著论解之。”
(2).谓据理申辩使之解脱(罪责)。宋史·曾肇传:“諫官 陈瓘 、给事中 龚原 以言得罪,无敢救, 肇 极力论解。”
(3).处理解决。《元典章·刑部十五·听讼》:“诸论诉婚姻家财田宅债负,若不係违法重事,并听社长以理论解,免使妨废农务,烦紊官司。”
《漢語大詞典》:详解(詳解)
(1).推断和解释。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大家记了这隻曲子,回到家中,慢慢的详解就是。”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我这点学却也有几分自信,怎的今日卜得这一卦,我竟有些详解不来?”
(2).详细注释。
《漢語大詞典》:解割
谓和解而消除怨恨。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 洪信 、 洪义 嗔怒尚难消,不能解割。”
《漢語大詞典》:私和
古代犯刑事禁律之一。谓刑事案件不经官断而私自和解。文献通考·刑六:“凡有杀伤人处,如都保不曾申官,州县不差官检覆及家属受财私和,许诸邑人告首。”《明律·刑律·尊长为人杀私和》:“凡祖父母、父母及夫若家长为人所杀而子孩妻妾奴婢等雇工人私和者,杖一百。徒三年。” 清 李渔 《比目鱼·征利》:“他们进去私和,这状子递不成了。”
《國語辭典》:根据地(根據地)  拼音:gēn jù dì
凭恃、依据的地方。多指事物据以发展的主要中心。如:「宋江等人啸聚山林,以梁山泊为根据地。」《清史稿。卷一三八。兵志九》:「故创练海军,以威海、旅顺为根据地。」
《漢語大詞典》:贿和(賄和)
送钱财买得和解。 樊增祥 《批刘德礼呈词》:“昨据 王悦仁 呈称:尔等於五月朔刀伤其子 王福来 ,贿和寝事。”
《国语辞典》:合局  拼音:hé jú
和解、和好。《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你三个听我说,合了局罢!」
分类:和解和好
《漢語大詞典》:和弭
谓和解弭兵。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 长沙 太守 孙坚 亦起兵诛 卓 …… 卓 以 坚 为破虏将军,冀其和弭, 坚 讨 卓 逾壮。”
分類:和解
《漢語大詞典》:讲息(講息)
和解息争。 清 陈仪 《梁明府传》:“君既以寧息为事,讼者至,率諭令讲息,不得已乃传讯。”
分類:和解息争
《漢語大詞典》:阳解阴毒(陽解陰毒)
谓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明 李贽 《答来书》:“盖彼皆君子路上人,决无有匿怨友人,阳解阴毒之事。”
《国语辞典》:印度哲学(印度哲学)  拼音:yìn dù zhé xué
以灵魂、业和解脱为基本概念,探讨各种哲学问题的学问。有各种不同的派别,各派别都以「经」的形式对其理论加以系统,将哲学教义变为易记的格言、公式或规则。主要内容是要透过宗教的实践,以求得从业和轮回世界的解脱,对改变现实社会的观念并不重视。
《国语辞典》:从中斡旋(从中斡旋)  拼音:cóng zhōng wò xuán
居中协调和解。如:「里长从中斡旋,化解了里民一场纠纷。」《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见面之后,寒暄几句,胡统领先谢他从中斡旋之事,又提到周老爷,竟其甚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