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和议(和議)  拼音:hé yì
与对方达成协议,停止争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和议既成,直到绍兴十二年自虏中回銮。」
《国语辞典》:南北和议(南北和议)  拼音:nán běi hé yì
1.清宣统三年(西元1911),武昌起义后,革命军与清廷在上海谈判,结果北洋军阀袁世凯趁势要胁清帝退位,并取得政权。
2.民国七年北京政府徐世昌,南方军政府岑春煊,双方派人于上海开会议和,但遭到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未能达成协议。
《漢語大詞典》:绍兴和议
南宋与金的和约。1140年,宋军在顺昌、郾城大败金军,但宋高宗和秦桧决意屈辱求和。次年,与金订立和议:宋向金称臣,每年贡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宋、金间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金南北分立局面从此确立。
分類:和约大败
《漢語大詞典》:隆兴和议
南宋与金的和约。1164年(隆兴二年),金军渡淮河南下,宋孝宗被迫与金续订和约:宋、金为侄叔关系,改“岁贡”为“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