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咕噜(一咕嚕)
一滚,一转。形容动作灵活迅速。《三侠五义》第八回:“外边天气不过四鼓之半,他便一咕嚕爬起来。”
《國語辭典》:咕噜(咕嚕)  拼音:gū lu
1.拟声词:(1)形容饮水声。如:「咕噜一声,他把那杯冰水一口气喝完。」(2)形容饥饿时肠子所发出的声响。如:「饿得肚子咕噜直叫。」(3)形容滚动声。如:「木桶咕噜的滚下去。」(4)形容鸽子的叫声。如:「笼里的鸽子咕噜咕噜叫个不停。」
2.言语烦絮不清的样子。《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只听得钮翻译合他们咕噜了几句话,就有人进去通报。」
《漢語大詞典》:唧哩咕噜(唧哩咕嚕)
象声词。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一定是已经过午了,他的肚子里饿得唧哩咕噜的乱响。”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叽哩咕噜(嘰哩咕嚕)  拼音:jī li gū lū
拟声词:(1)形容所说的话听不懂或说话的声音听不清楚。《文明小史》第二二回:「碰了这个钉子,一肚皮的闷气,走出去,嘴里叽哩咕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忽又听见他们叽哩咕噜的说起外国话来,我以为他们请了外国客来了。」也作「咭力骨碌」。(2)形容腹肚中所发出的声音。如:「他的肚子已经饿的叽哩咕噜叫了。」
《漢語大詞典》:叽里咕噜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例如:他们叽里咕噜说了半天。
形容物体滚动碰撞的声音。例如:石头叽里咕噜滚下了山。
《漢語大詞典》:嘀哩咕噜(嘀哩咕嚕)
(1).形容东西滚动及其声音。如:筐子倒了,里面的苹果嘀哩咕噜滚了一地。如:楼上在弄什么,嘀哩咕噜这么响?2.形容急促慌乱的跑动。 刘真 《春大姐》:“可是这伙人象院子里的麻雀一样,分明照得准准地打下去,可是一下子都落了空,一个也没打住,嘀哩咕噜都跑光了。”如:出了什么事情?看你跑得这么嘀哩咕噜的。
(3).形容快而听不明白的话语。如:他嘴里嘀哩咕噜的,别人也不知他说些什么。
《漢語大詞典》:磆碌
(1).犹咕噜。带不满情绪的小声说话。 明 张景《飞丸记·代女捐生》:“杀他觉道惨人,要罢又怕老爷磆碌。”
(2).滚动。《官场现形记》第二回:“ 吴赞善 不听则已,听了之时,一磆碌忙从牀上跳下,大衣也不及穿,抢过来打开一看,果然只有二两银子。”一本作“ 骨碌 ”。 福庚 《追老姚》:“ 老姚 一面拍打着雪花,一面摆开架势:‘三十年的老经验--打磆碌!你只要先把车子滚过去,再往雪堆上一伏,嘟噜--,一个翻身,又快又省事。一个磆碌可抵得上五六步哩!’”
《国语辞典》:大肠告小肠(大肠告小肠)  拼音:dà cháng gào xiǎo cháng
大小肠子一起咕噜咕噜叫,像在互相控诉一样。比喻非常饥饿。如:「你再不买餐点回来,我已经大肠告小肠,支持不下去。」
《国语辞典》:班鸠跌弹(班鸠跌弹)  拼音:bān jiū dié dàn
人像中了弹的鸽子一样,再也不能咕噜咕噜的说话了。形容人伤心难过的样子。《金瓶梅》第六○回:「我只说你日头常晌午,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你班鸠跌了弹,也嘴答谷了。」也作「斑鸠跌弹」。
《国语辞典》:肚里雷鸣(肚里雷鸣)  拼音:dù lǐ léi míng
肚里发出咕噜噜打雷声。形容十分饥饿。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一递里暗昏昏眼前花发,一递里古鲁鲁肚里雷鸣,这孙虫儿一身忍饿,教孙大郎万代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