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嗌塞  拼音:yì sè
咽喉阻塞不通。
《国语辞典》:喉风(喉风)  拼音:hóu fēng
中医上指咽喉发炎、肿痛等病症。
《国语辞典》:扼肮拊背(扼肮拊背)  拼音:è háng fǔ bèi
肮,咽喉。拊,击打。扼肮拊背指掐著咽喉,按住背部。语本《史记。卷九九。刘敬传》:「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后用于比喻抓住要害,使对手无反抗能力。也作「扼喉抚背」、「扼吭拊背」。
分类:咽喉击打
《国语辞典》:麻六甲  拼音:má lù jiǎ
1.海峡名。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参见「麻六甲海峡」条。
2.城市名。位在马来半岛西南岸,扼麻六甲海峡的咽喉,输出品以橡胶、椰子、米谷占大宗。
《国语辞典》:内耳炎(内耳炎)  拼音:nèi ěr yán
发生于内耳的发炎病症。细菌一般由咽喉或鼻腔沿著耳咽管进入内耳,多与中耳炎一起发生。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可用抗生素治疗,或施以手术。
《漢語大詞典》:拊背扼吭
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语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鬬,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 关 而都,案 秦 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 吭 ”。 清 王韬 《跋〈同送西吉甫文〉》:“ 俄 既东向併 亚细亚 诸国,而后拊背搤吭以薄 英 法 ,则其志可逞也。”
《漢語大詞典》:攻心扼吭
喻攻击要害。吭,指咽喉。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先取 山海关 ,则关外诸城唾手可得,此攻心扼吭之法也。”
《漢語大詞典》:倒噎气(倒噎氣)
气塞咽喉。形容因受顶撞、受窘、生气,而一时无从应付的样子。 李文元 《婚事》:“不料 莲妞 把他顶了个倒噎气,这是 李二胡 当初完全没有料到的。”
《漢語大詞典》:嗓癀
亦作“嗓黄”。 患于喉咙的炭疽病,患时咽喉发生脓疱或痈。《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您两个是折了腿出不来呀,是长了嗓黄言语不的?”《陕北民歌选·腊月梅花香》:“走的呀媒路害呀害脚疮,吃了媒酒害呀害嗓癀。”
《漢語大詞典》:颡根(顙根)
咽喉的后部。《天雨花》第九回:“ 方豹 下个无情手,勒断咽喉双顙根。”
分類:咽喉后部
《國語辭典》:揪痧  拼音:jiū shā
一种流行于民间的治病方法。通常用手揪颈项、咽喉及额头等处,使其局部充血,以减轻内部炎症。
《漢語大詞典》:吭首
咽喉与头。比喻要害之地。 清 胡林翼 《奏陈筹拨招募并军情贼势缕晰情形疏》:“ 樅阳 为 安庆 之吭首,不得 樅阳 ,不能合围。”
分類:咽喉要害
《漢語大詞典》:吭臆
咽喉与胸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气填吭臆,忿而起,欲往寻 黄 。”
分類:咽喉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