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猫猴(貓猴)  拼音:māo hóu
动物名。哺乳纲灵长目。口吻尖突,眼大,耳壳小,前肢短,四肢连尾有飞膜,能在林间滑翔。毛色似树皮,白天以四肢挂在树上睡觉,夜间活动。以果、叶、昆虫等为食,分布在东南亚的热带森林里。也称为「飞狐」。
《國語辭典》:鬣狗  拼音:liè gǒu
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形似狗,前腿长,后腿短,腰部较肩部低,毛棕黄色或棕褐色。昼伏夜出,以兽类尸体的烂肉为食。一般可分为斑点鬣狗、条纹鬣狗及棕鬣狗三种,多产于非洲和亚洲的西部。也称为「土狼」。
《國語辭典》:江豚  拼音:jiāng tún
动物名。鲸属。身长约二公尺,体重可达一百六十公斤。全身为黑色,背侧灰蓝色,腹侧白色。头圆,眼小。以小鱼及小动物为食。其脂肪可做成蜡烛。多产于大陆地区洞庭湖、长江下游,及印度之恒河等区域。
《國語辭典》:松鼠  拼音:sōng shǔ
动物名。哺乳纲齧齿目松鼠科。形似鼠而大,毛黑褐色,尾巴长大而蓬松,密生长毛,眼大,门牙尖锐,性活泼机灵,行动敏捷,常栖树上,食果实等。也称为「栗鼠」。
《國語辭典》:人鱼(人魚)  拼音:rén yú
1.儒艮的别名。参见「儒艮」条。
2.鲵鱼的别名。参见「鲵鱼」条。《山海经。北山经》:「其中多人鱼。」晋。郭璞。注:「或曰:『人鱼即鲵也,似鲇而四足,声如小儿啼。』」
3.传说中人身鱼尾的生物,其容貌美丽。《天中记》卷五六引《徂异记》:「沙中有一妇人,红裳双袒,髻鬟乱肘,微有红鬣,查命水工以篙担水中,勿令伤妇人,得水偃仰,复身望查,拜手感舞而没。水工曰:『某在海上,未省此何物?』查曰:『此人鱼也!』」
《漢語大詞典》:人鱼膏(人魚膏)
鲵鱼的脂膏,可以点火照明。史记·秦始皇本纪:“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张守节 正义引《异物志》:“人鱼似人形,长尺餘。不堪食。皮利於鮫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 秦始皇 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 东海 中,今 台州 有之。”
《國語辭典》:豪猪(豪豬)  拼音:háo zhū
动物名。哺乳纲齧齿目豪猪科。全身黑而生棘毛,尖锐如针,遇敌时常蜷曲其身而竖立硬毛,作为抵禦。食动物腐肉及植物,产于广西及印度、非洲等处。也称为「箭猪」。
《國語辭典》:野牛  拼音:yě niú
动物名。哺乳类偶蹄目。形状与家牛相似,毛褐色,头部和颈部有长毛,背部隆起。种类繁多,分别产于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
《國語辭典》:狒狒  拼音:fèi fèi
动物名。哺乳纲灵长目猴属。体长三尺许,口吻突出,头侧及颈有长毛密生,凶暴多力。也称为「费费」、「土塿」、「狗头狒」。
《國語辭典》:耳朵  拼音:ěr duo
1.人与动物的耳,俗称为「耳朵」。《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玉圃听在耳朵里,忙叫长随去问那走堂的。」《老残游记》第一四回:「耳朵里不住的听了说:『这水可真了不得!』」
2.指形状或位置像耳朵的东西。《水浒传》第八回:「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
3.指探听消息的人。如:「我总疑心他是对方派来我们这里做耳朵的。」
《国语辞典》:初乳  拼音:chū rǔ
哺乳动物分娩后数日间所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其性状及成分与其后分泌的汁液不同。
《國語辭典》:野猪(野豬)  拼音:yě zhū
动物名。脊椎动物偶蹄目野猪科。形状像猪,身体呈圆桶状,皮黑而厚,覆满粗毛,生气时毛发倒竖。鼻长而硬,犬齿锋利,露于口外,与鼻配合,适于挖地觅食。栖息于山林野地,为杂食性动物,菌姑、竹笋、虫、鱼、鼠类皆可为食,是家猪的原种。
《國語辭典》:海牛  拼音:hǎi niú
动物名。海产哺乳纲海牛目。长约三至六公尺,性驯良,毛色暗蓝,无后肢,前肢短,作鳍状。产于非洲及美洲海中。也称为「美人鱼」。
《漢語大詞典》:猎兽
中世纪英国在狩猎地饲养作为打猎对象的动物(如獐、狐、貂)
可作狩猎猎物的哺乳动物
《國語辭典》:银鼠(銀鼠)  拼音:yín shǔ
动物名。哺乳纲。状颇类鼬,毛短色洁白,以小动物、昆虫为食。皮可制裘,颇珍贵,产于大陆吉林省一带。
《國語辭典》:怀孕(懷孕)  拼音:huái yùn
卵受精后一个或多个子代在子宫内孕育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