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筹议(籌議)  拼音:chóu yì
计划商议。《周书。卷三八。苏亮传》:「亮有机辩,善谈笑。太祖甚重之。有所筹议,率多会旨。」也作「筹商」。
分類:谋划商议
《国语辞典》:缓议(缓议)  拼音:huǎn yì
暂不讨论或等以后再商议。《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前月底刚刚议定,偏偏出了冯家的事,只得搁下缓议。」
分类:讨论商议
《漢語大詞典》:谋阙(謀闕)
商议补救缺失。左传·昭公三年:“君薨,大夫弔,卿共葬事;夫人,士弔,大夫送葬。足以昭礼、命事、谋闕而已,无加命矣。”
《漢語大詞典》:适野谋(適野謀)
典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 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裨諶 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郑国 将有诸侯之事, 子产 乃问四国之为于 子羽 ,且使多为辞令。与 裨諶 乘以适野,使谋可否。”后以“适野谋”谓到郊野商议政事。 清 魏源 《皇朝武功乐府·王业艰》:“适野谋,画地议,揭衣猎,雪没髀。”
《漢語大詞典》:讨议(討議)
讨论商议。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华胥 国王传旨,命駙马都尉 言寄华 讨议退兵之策。” 梁启超 《中国国会制度私议》第三章第二节:“而一部分之国民既有此意思,则以付诸讨议,亦理所当然。”
分類:讨论商议
《漢語大詞典》:酌议(酌議)
斟酌商议。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旧约不宜轻改,当经 惇亲王 等酌议,宜照总理衙门所奏办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倘听令以后佐将又要传统下官员至军帅復行到衙听令,酌议事件,倘使人鸣锣喊令,一时难以遍传,定致迟误。”《中国民间故事选·叛徒李四一》:“ 李四一 可吓孬种了。他和 杨瑞英 酌议了:‘二哥, 僧王 带几十万皇兵杀来,众旗主都不在家,万一你我被逮去,不是净死无门么?’”
分類:斟酌商议
《國語辭典》:密商  拼音:mì shāng
秘密商量。如:「两党经过密商后,已经达成协议。」
分類:秘密商议
《國語辭典》:商计(商計)  拼音:shāng jì
商量、计划。如:「这件事我们得好好商计商计!」明。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第五○回:「且说苏定方回营,聚下众将商计道:『唐将骁勇,不可力战,须用计谋。明日出军,可设天罗地网之计,必擒获矣。』」
分類:商量商议
《漢語大詞典》:诹治(諏治)
谓商议治理国家。 宋 洪适 《莲花漏铭》:“圣主当阳,业业諏治,昧旦丕显,夜分乃寐。”
《漢語大詞典》:议意(議意)
商议的意见。北齐书·神武帝纪下:“辛未,帝復録在京文武议意,以答 神武 ,使舍人 温子昇 草勑, 子昇 逡巡未敢作。”
分類:商议意见
《漢語大詞典》:议娶(議娶)
商议迎娶之事。 明 冯梦龙 《情史类略·昆山民》:“ 嘉靖 间, 崑山 民为子聘妇,而子得痼疾,民信俗有冲喜之説,遣媒议娶,女家度壻且死,不从。”
分類:商议迎娶
《國語辭典》:筹商(籌商)  拼音:chóu shāng
规划商议。如:「筹商对策」。也作「筹议」。
分類:计划商议
《漢語大詞典》:议脔(議臠)
谓商议择婿之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尉喜甚,约妻以女。及中第日,尉已捐舘……﹝ 黄龟年 ﹞请遂初约。夫人曰:‘往事尚忍言之哉!无禄县尉清贫,死无餘资。吾携百指,扶护而归,衣衾斥卖殆尽,方以不达乡井为虑,那可復议臠先辈事!’”参见“ 臠壻 ”。
分類:商议择婿
《漢語大詞典》:脔婿(臠壻)
旧称科举榜下所择之婿。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谐噱》:“今人于榜下择壻,号臠壻,其语盖出诸 袁山松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嗤鄙·脔婿:“榜下臠壻,古已有之,至 元 时贵戚家遂以成俗,故有《琵琶记》 牛丞相 招壻事,亦讥当时风尚也。”参见“ 禁臠 ”。参阅晋书·谢混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分類:旧称科举
《國語辭典》:询于刍荛(詢於芻蕘)  拼音:xún yú chú ráo
刍荛,割草砍柴的人。询于刍荛指向割草砍柴的人询问请教。谓不耻下问。《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漢語大詞典》:询谋佥同(詢謀僉同)
谓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僉同。” 孔颖达 疏:“又询於众人,其谋又皆同美矣。”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凡省、院、臺、百司庶政,询谋僉同,标译所奏,以告於朕。” 清 林则徐 《覆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兹已询谋僉同,谨将察看筹议情形,为我皇上敬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