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赶趁(趕趁)  拼音:gǎn chèn
1.为生计奔走张罗,多指赶场以卖艺、做生意等维持生计。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酒楼》:「又有吹箫、弹阮、息气、锣板、歌唱、散耍等人,谓之『赶趁』。」《后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两旁许多赶趁的人,将各种货物也有开铺面的,也有杂堆在地下的。」
2.赶做。如:「为了贴补家计,她每天忙著赶趁家庭手工副业。」《水浒传》第四回:「师父稳便,小人赶趁些生活,不及相陪。」
3.追赶、奔走。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好运,好运,卑田院里赶趁。」《金瓶梅词话》第二回:「你这两日脚步儿勤,赶趁得频,一定是计挂著间壁那个人,我这猜如何?」
4.利用时机赶紧去作。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元符二年》:「别无擘画,只是赶趁催督将士向前入贼境,不度事势难易,地里远近,兵马彊弱,堪用与不堪用。」
5.旧时指妓女到酒楼唱歌陪酒。《醒世恒言。卷三》:「又有个家道凋零,养他不活,苦守不过,依旧出来赶趁。这谓之不了的从良。」
《國語辭典》:行贩(行販)  拼音:xíng fàn
1.往来贩卖货物。《喻世明言。卷二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今父亲年老,受不得风霜辛苦,因此把本钱与小生在此行贩。」也作「行贾」、「行商」。
2.到各地兜售货物的商人。《水浒传》第三八回:「李逵忿怒,赤条条地拿两截折竹篙,上岸来赶打行贩,都乱纷纷地挑了担走。」也称为「行贾」、「行商」。
《國語辭典》:小贩(小販)  拼音:xiǎo fàn
做小生意的人。如:「他是个卖水果的小贩。」
《漢語大詞典》:贾售(賈售)
买卖。亦指商贩。 元 虞集 《贺丞相神道碑》:“工师执艺,贾售盈市。”
分類:买卖商贩
《漢語大詞典》:市井徒
谓市井商贩;市民。 唐 李密 《淮阳感旧》诗:“ 樊噲 市井徒, 萧何 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諡。”
《漢語大詞典》:沽贩(沽販)
谓经商,做买卖。魏书·景穆帝纪:“又禁饮酒、杂戏、弃本沽贩者。”
商贩,做买卖的人。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御史中丞 王畴 劾奏 忱 曰:‘ 忱 口谈道义,而身为沽贩,气凌公卿。’”
《國語辭典》:货声(貨聲)  拼音:huò shēng
小贩为引起注意或招揽顾客,沿街叫卖的吆喝声。如:「从前某些小贩的货声,至今令人怀念不已。」
《漢語大詞典》:杜米
本地所产、不从商贩而来的米。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杜撰:“凡文字之无所本者曰杜撰,工作之不经匠师者曰杜做。后世并以米之不从商贩来者曰杜米,笋之自家园出者曰杜园笋。” 清 林则徐 《谆劝殷富平粜并严禁牙行铺户囤米抬介告示》:“查往年丰熟之岁,上等杜米,每石不及三千文。”
《漢語大詞典》:票盐(票鹽)
明 清 部分地区实行票法时,商贩缴纳盐税后凭政府发给的凭证运销的食盐。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又有人焉,曰纲盐,曷变行票盐乎?省改捆,省按费,省私耗,省守候,省加派,省缓纳。” 清 梅曾亮 《黄个园传》:“及 道光 时改盐政, 淮北 改票盐,而商总权絀。”
《漢語大詞典》:百贩(百販)
各种商贩。 宋 晁补之 《赠送澶州监酒税刘铨殿直》诗:“晨朝百贩罗庭堂,望门逆鼻闻椒浆。”
分類:商贩
《漢語大詞典》:耕货(耕貨)
谓经商贩货。 宋 杨万里 《送幼舆子之官澧浦》诗:“估人耕货不耕田,也合供输餉万屯。”
分類:经商商贩
《國語辭典》:单帮(單幫)  拼音:dān bāng
独自一人带著外地的货物,往来贩售的生意活动。如:「跑单帮」。
《國語辭典》:客帮(客幫)  拼音:kè bāng
远出经商的商人,以同乡或同业的关系所组成的团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但腾出了这后进房子,就应该收拾起来,招呼些外路客帮。」
《漢語大詞典》:摊商
摆摊子出售货物的商贩。例如:这时也出现许多零售百货的坐商和摊商。
《漢語大詞典》:牙柜(牙櫃)
摊柜。借指商贩。
分類:商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