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阿难前世为佛善友
【佛学大辞典】
(本生)出经律异相十五。
善友
【佛学大辞典】
(杂语)梵语贺里也曩蜜怛罗Kalya%namitra,随顺于我而起善行者。探玄记六曰:「起我行,故名善友。」
四种法为善友
【三藏法数】
(出大宝积正法经)
〔一、求菩提者〕,谓诸众生,若有发心乐求菩提之道者,是为菩萨之善友也。(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菩萨,华言觉有情。)
〔二、作大法师〕,谓人深达妙义,作大法师,为众演说;以其正行,令彼进修,是为菩萨之善友也。
〔三、闻思修慧〕,谓人以闻思修之三慧,倍策精进,出生一切善根者,是为菩萨之善友也。
〔四、求佛法者〕,谓人修习梵行,志求佛法,则能离诸烦恼,超出世间,是为菩萨之善友也。
七事──善友七事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谓菩萨常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世间,而作善友,劝导诱掖,开示教他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遭苦不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无弃舍,是为遭苦不舍。(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贫贱不轻〕,谓菩萨运平等心,见一切众生虽乏功德法财以自庄严,而知其本有法身,无德不备。是以心常爱念,不生轻慢,是为贫贱不轻。
〔三、密事相告〕,谓菩萨见诸众生,本性圆明,众德元具。无始以来,为一切客尘烦恼之所隐覆,不能显现。故委曲相告,令其断除,开发本性,是为密事相告。(客尘者,谓无明之惑,暂自外至,名之为客;以能染污真性,名之为尘也。)
〔四、递相覆藏〕,谓菩萨见诸众生,善根未熟,未能深信实道,故覆实理而以权法示之。及其善根既熟,堪任实化,故覆其权法而以实理示之,是为递相覆藏。
〔五、难作能作〕,谓菩萨但为诱掖众生,人所难为者,悉能为之,故虽著弊垢衣不以为贫,执除粪器,不以为贱,是为难作能作。
〔六、难与能与〕,谓菩萨以自己所悟真实之理,方便教化,亦令一切众生,皆得本有真实之性。犹解髻中明珠而以与人,心无吝惜,是为难与能与。
〔七、难忍能忍〕,谓菩萨见诸众生,违佛教化,作不善业,生诸恶道,即起哀悯之心,方便度脱,虽经多劫,心无退转,是为难忍能忍。(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无善友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虽有精进之心,而无善友知识,为其说法开导,终不能得佛果菩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善友同居不退
【三藏法数】
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由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内无烦恼惑业之累,外无邪魔恶缘之境,故一生之后,即不退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