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喙长三尺
和辩
察辩
强嘴硬牙
谝佞
口锐
狡口
离坚合异
《國語辭典》:喙长三尺(喙長三尺)  拼音:huì cháng sān chǐ
本指人能言善道,但不愿多言。语本《庄子。徐无鬼》:「丘愿有喙三尺。彼之谓不道之道,此之谓不言之辩,故德总乎道之所一,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后比喻人强言善辩,含讥讽之意。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九。喙长三尺手重五斤》:「陆馀庆为洛州长史,善论事而缪于决判。时嘲之曰:『说事则喙长三尺,判事则手重五斤。』」
分類:善辩
《漢語大詞典》:和辩(和辯)
温和而善辩。南史·齐始兴简王鉴传:“ 鑑 言辞和辩, 仲熊 应对无滞,当时以为盛事。”
《漢語大詞典》:察辩(察辯)
(1).明察善辩。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2).指古代的“察士”和“辩者”。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在先 秦 时代,所谓‘名家’者流每被称为‘辩者’或‘察士’。察辩并不限于一家,儒、墨、道、法都在从事名实的调整与辩察的争斗。”
《漢語大詞典》:强嘴硬牙
谓能说善辩。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十:“ 花永喜 娘们,胆大心尖,强嘴硬牙, 老 说不过她,干仗总是吃败仗。”
分類:善辩
《漢語大詞典》:谝佞(諞佞)
巧言善辩,阿谀奉迎。说文·言部:“諞,便巧言也……论语曰‘友諞佞’。” 段玉裁 注:“《季氏篇》文,今作便。”
《漢語大詞典》:口锐(口鋭)
口齿伶俐,善辩。 汉 刘向 说苑·尊贤:“口鋭者多诞而寡信。”
《漢語大詞典》:狡口
巧诈之口。谓善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逃人》:“狡口狺狺,官长遽难轻释。”
分類:巧诈善辩
《漢語大詞典》:离坚合异(離堅合異)
先 秦 “离坚白”和“合异同”两大哲学命题的并称。比喻善辩、诡辩。语出《鲁连子》:“ 齐 辩士 田巴 ,服 徂丘 ,议 稷下 ,毁五帝,罪三王,服五霸,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沉鬱淡雅之思,离坚合异之谈。” 宋 王禹偁 《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不离坚合异以侈其言,不乱常变古以施其政。”参见“ 离坚白 ”。
《漢語大詞典》:离坚白(離堅白)
分开坚和白。 公孙龙 学派的著名辩论题,与墨经的“盈坚白”相对立。名家认为,一块石头放在面前,“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由此断言,石头的坚和白两种属性是互相分离的。庄子·秋水:“ 公孙龙 问於 魏牟 曰:‘ 龙 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