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骛外(骛外)  拼音:wù wài
喜好外务,不理本务。如:「你不从本分做起,一味骛外,难怪要事倍功半了。」也作「务外」。
《漢語大詞典》:武露
古时认为从露水降落的状态,可以推断国人的习性喜好。如降露布散,则人尚武,谓之武露;如降露凝沉,则人尚文,谓之文露。初学记卷一引《春秋佐助期》:“武露布,文露沉。” 宋均 注:“甘露见其国,布散者,人尚武。文采者,则甘露凝重。”
《漢語大詞典》:嗜玩
(1).赏玩所嗜好的珍品。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謔。”
(2).指因喜好而赏玩。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一:“但此等古器历来只委之于骨董家的抚摩嗜玩,其杰出者亦仅拘拘于文字结构之考释汇集而已。”
《漢語大詞典》:贵好(貴好)
崇尚和喜好。管子·小匡:“饰玩好,使出周游於四方,鬻之诸侯,观其上下之所贵好,择其沉乱者而先政之。”
《漢語大詞典》:讥恶(譏惡)
(1).谓讥责丑恶的事物。 汉 张衡 《陈事疏》:“褒美讥恶,有心皆同。”
(2).喜好讥刺的恶行。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二·彦琮》:“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其备一也。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其备二也。”
《漢語大詞典》:鹬聚(鷸聚)
谓喜好收集鹬毛冠,借以巧饰自己。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郑 子华 之弟 子臧 出奔 宋 ,好聚鷸冠。” 唐 侯冽 《貂蝉冠赋》:“示威无假於鶡戴,呈巧岂矜於鷸聚。”
《国语辞典》:杠头(杠头)  拼音:gàng tóu
1.比喻喜好争辩、爱抬杠的人。如:「他是有名的杠头,不管在什么场合总能听见他的声音。」
2.杠夫的头目。如:「要多少脚夫和花费,还是找杠头来合计合计吧!」
《国语辞典》:乐迷(乐迷)  拼音:yuè mí
喜好而沉迷于音乐的人。如:「那位名歌手推出了他的最新力作,乐迷们有福了!」
《國語辭典》:贪财好色(貪財好色)  拼音:tān cái hào sè
贪爱钱财,喜好女色。《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亚父范增说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闻其入关,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英烈传》第一三回:「廖永忠数出多人,俱是贪财好色的,那里是英雄出世之主。」
《国语辞典》:好利忘义(好利忘义)  拼音:hào lì wàng yì
喜好私利而遗忘正义。《三国演义》第一○回:「陶谦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义之辈。」
《国语辞典》:好施乐善(好施乐善)  拼音:hào shī lè shàn
喜好施舍,乐于行善以帮助他人。《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再说施家,自从施济存日,好施乐善,囊中已空虚了。」也作「乐善好施」、「好善乐施」。
《国语辞典》:好贤礼士(好贤礼士)  拼音:hào xián lǐ shì
喜好贤人,礼遇才士。《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曹将军当世英雄,其好贤礼士,天下所知也。」
《国语辞典》:好学不倦(好学不倦)  拼音:hào xué bù juàn
喜好学习而不知疲倦。《史记。卷四○。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
《国语辞典》:嫉恶好善(嫉恶好善)  拼音:jí è hào shàn
痛恨邪恶,喜好善良。《旧唐书。卷七○。王圭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也作「好善嫉恶」
《国语辞典》:荒功好顽(荒功好顽)  拼音:huāng gōng hào wán
荒废功课,喜好顽皮捣蛋。《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钦差既有约束学生之责,就当拣那荒功好顽的学生,留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