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喧 → 諠喧”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喧哗(喧譁)  拼音:xuān huá
1.大声说话、叫喊、笑闹。如:「不要在图书馆喧哗。」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蓦听得马嘶人语闹喧哗,掩映在垂杨下。」也作「諠哗」、「喧哗」。
2.吵闹纷乱。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人物阗咽,钟鼓喧哗,不绝十数里。」《西游记》第一二回:「那一派仙音响喨,佛号喧哗。」也作「喧哗」。
《國語辭典》:諠哗(諠譁)  拼音:xuān huá
大声说话、叫喊、笑闹。《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正是宾主諠哗,觥筹交错。」《西游记》第二○回:「那城中又无旌旗戈戟,又不是炮声响振,何以若人马諠哗?」也作「喧哗」。
《高级汉语词典》:諠哗
声大而嘈杂
《國語辭典》:语笑喧哗(語笑喧譁)  拼音:yǔ xiào xuān huá
言语喧笑的声音大而杂乱。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也作「语笑喧阗」、「语笑喧呼」。
《國語辭典》:喧嚣(喧囂)  拼音:xuān xiāo
喧哗吵闹。《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纪上》:「虽公卿异议,朝野喧嚣,竟不从。」
《國語辭典》:諠嚣(諠囂)  拼音:xuān xiāo
諠哗吵闹。《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
《漢語大詞典》:喧然
(1).热闹;喧哗。 唐 杜甫 《成都府》诗:“喧然名都会,吹簫间笙簧。”新五代史·杂传·朱守殷:“ 明宗 詔幸 汴州 ,议者喧然。”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介类·白蛇》:“见此少年与妇同席饮酌,笑语喧然。”
(2).犹喧赫,显赫。 宋 晁仲之 《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后来 承宴 復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齐。” 清 田茂遇 《孤儿行》:“鸣騶吹角,大吏巡边,前导到部势喧然。”
《國語辭典》:喧噪  拼音:xuān zào
大声吵闹。《西游记》第九回:「梦见枯木开花,屋后喜鹊频频喧噪。」《初刻拍案惊奇》卷五:「百鸟喧噪,弥天而来。」
《國語辭典》:哗嚣(譁囂)  拼音:huá xiāo
1.喧哗。如:「门口一阵哗嚣,探头一看,只见几个人围著一个青年人在理论。」《宋史。卷一二一。礼志二十四》:「前日之教,师律整严,人无哗嚣,分合应度,朕甚悦之。」
2.形容佩玉相触所发出的声音。《国语。楚语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分類:喧哗喧嚣
《漢語大詞典》:哗喧(譁諠)
喧哗。 汉 黄石公 《三略·上略》:“夺在权位,侵侮下民,国内譁諠,臣蔽不言,是谓乱根。”
分類:喧哗
《國語辭典》:喧嚷  拼音:xuān rǎng
大声呼喊、吵闹。《三国演义》第四○回:「人相喧嚷,马尽嘶鸣。」《儒林外史》第四九回:「秦中书叫管家去书房后面去看是什么人喧嚷。」
《國語辭典》:哗噪(譁噪)  拼音:huá zào
喧闹吵杂。如:「董事长宣布的人事异动,在办公室里顿时引起一阵哗噪。」
《漢語大詞典》:哗欢(譁讙)
喧哗。 汉 王逸 《九思·疾世》:“鴳雀列兮譁讙,鴝鵒鸣兮聒余。”
分類:喧哗
《漢語大詞典》:諠欢
喧哗。
分類:喧哗
《國語辭典》:哗扣(譁釦)  拼音:huá kòu
欢呼,喧哗。《国语。吴语》:「三军皆哗扣以振旅,其声动天地。」
分類:欢呼喧哗
《漢語大詞典》:喧欢(諠讙)
喧哗。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衅始篇:“处士朋兴,諠讙雷动。”
分類:喧哗
《漢語大詞典》:呵吓(呵嚇)
喧哗。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我昔鬭鸡徒,连延 五陵 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
分類: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