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喧 → 諠喧”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喧哗(喧譁)  拼音:xuān huá
1.大声说话、叫喊、笑闹。如:「不要在图书馆喧哗。」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蓦听得马嘶人语闹喧哗,掩映在垂杨下。」也作「諠哗」、「喧哗」。
2.吵闹纷乱。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人物阗咽,钟鼓喧哗,不绝十数里。」《西游记》第一二回:「那一派仙音响喨,佛号喧哗。」也作「喧哗」。
《國語辭典》:諠哗(諠譁)  拼音:xuān huá
大声说话、叫喊、笑闹。《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正是宾主諠哗,觥筹交错。」《西游记》第二○回:「那城中又无旌旗戈戟,又不是炮声响振,何以若人马諠哗?」也作「喧哗」。
《高级汉语词典》:諠哗
声大而嘈杂
《國語辭典》:语笑喧哗(語笑喧譁)  拼音:yǔ xiào xuān huá
言语喧笑的声音大而杂乱。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也作「语笑喧阗」、「语笑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