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官体(官體)
(1).官吏所应遵循的规章制度。《好逑传》第七回:“为官自有官体,事无大小,必有人告发,然后可以出签拿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 侯中丞 ﹞及至到任之后,却为官体所拘,不能放恣,因此心中闷闷不乐。”
(2).人体的器官。《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物质进化论》:“然宇宙内感于吾人之官体者,大率为物质现象,凡化学、物理学所讲论者皆是也。” 梁启超 《国民十大元气论》:“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我有官体,我有脑筋。”
《漢語大詞典》:藏府
(1).府库。汉书·梁孝王刘武传:“﹝ 孝王 ﹞及死,藏府餘黄金尚四十万餘斤。”宋史·天文志四:“芻稾六星在天苑西,一曰在天囷南,主积稾之属。一曰天积,天子之藏府。”
(2).中医学名词。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藏,通“ 臟 ”。《素问·金匮真言论》:“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 清 徐昂发 《夏寒》诗:“凉入肌骨酸,气中藏府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以藏府而论,参惟至上焦中焦,而下焦不至焉。”
《國語辭典》:孔窍(孔竅)  拼音:kǒng qiào
1.孔穴。人体的眼耳鼻口等孔穴。《韩非子。解老》:「知事天者其孔窍虚,思虑静,故德不去。」
2.人身的穴道。《西游记》第四一回:「却幸得八戒按摸揉擦,须臾间,气透三关,转明堂,冲开孔窍。」也作「孔穴」。
《國語辭典》:腑脏(腑臟)  拼音:fǔ zàng
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
《國語辭典》:眼眵  拼音:yǎn chī
眼睛分泌出来的黄色液体。
《國語辭典》:子囊  拼音:zǐ náng
子囊菌类有性生殖时之一圆筒状囊状构造。其内通常含八个子囊孢子,成熟后破裂,则孢子可四散传播。
《國語辭典》:神经(神經)  拼音:shén jīng
1.人体的感应组织,分布全身,主知觉、运动及联络各部器官相互间的关系。
2.指称精神失常,举止不合常理。如:「你发什么神经!大热天还穿棉袄!」
《漢語大詞典》:腹肠(腹腸)
肚肠,肚子。指吸收、消化食物的器官。史记·滑稽列传:“葬之於人腹肠。”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当世之务,后世之利也。” 唐 元稹 《人道短》诗:“天遣食牛吞象充腹肠。”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数事皆不能,徒只饱腹肠。”
《國語辭典》:耳朵  拼音:ěr duo
1.人与动物的耳,俗称为「耳朵」。《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玉圃听在耳朵里,忙叫长随去问那走堂的。」《老残游记》第一四回:「耳朵里不住的听了说:『这水可真了不得!』」
2.指形状或位置像耳朵的东西。《水浒传》第八回:「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
3.指探听消息的人。如:「我总疑心他是对方派来我们这里做耳朵的。」
《國語辭典》:结石(結石)  拼音:jié shí
人体内或动物体内的空腔器官、导管等,因有机物和无机盐类的沉积而形成的固体物质。如胆结石、肾脏结石、膀胱结石等。
《國語辭典》:肥大  拼音:féi dà
1.肥硕胖大。《礼记。礼器》:「牲不及肥大,荐不美多品。」《唐语林。卷三。赏誉》:「天后任人,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唯取肥大。」
2.宽大。如:「衣袖肥大」、「长袍肥大」。
3.病理学上指组织因细胞体积的增加而变大的情形,这情形并不包括细胞数目的增加。
《國語辭典》:代偿(代償)  拼音:dài cháng
某个器官的功能或结构发生病变时,由器官的健全部分或其他器官来代替补偿它的功能,称为「代偿」。
《國語辭典》:机能(機能)  拼音:jī néng
1.指作用或活动能力。如:「心脏机能健全」、「他因癌症割除舌头后,已失去说话的机能。」
2.功能。如:「水库具有防洪、发电、灌溉等机能。」
《國語辭典》:子叶(子葉)  拼音:zǐ yè
种子胚的一部分,位于胚芽两侧,厚瓣状,为贮藏养分或幼苗进行同化作用的构造,萌芽后会伸展成初生叶,但亦有植物发芽时子叶并不露出土面。
《漢語大詞典》:耳目官
(1).指耳、目两种器官。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 杨伯峻 注:“耳朵眼睛这类的器官不会思考,故为外物所蒙蔽。”
(2).借指负责视听的亲近侍从之臣。书·冏命:“尔无昵於憸人,充耳目之官。” 孔 传:“汝无亲近於憸利小子之人,充备侍从,在视听之官。”
(3).专称御史。新唐书·韩琬传:“御史乃耳目官,知而不言,尚何赖?”新唐书·韦思谦传:“耳目官固当特立,鵰、鶚、鹰、鸇,岂众禽之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