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排泄器官  拼音:pái xiè qì guān
生物体内处理、进行排泄作用的器官。如肾脏、输尿管、汗腺等。
《国语辞典》:皮膜组织(皮膜组织)  拼音:pí mó zǔ zhī
动物体内的一种组织,由一层或多层紧密相接的细胞被覆在动物体表和各器官的内面或构成腺体,具有保护、吸收或分泌等功用。这种组织细胞呈扁平、立方形或柱状,有的游离尚有纤毛。
《国语辞典》:器官银行(器官银行)  拼音:qì guān yín háng
为保存捐赠的器官,以利于手术移植所设立的组织机构。如现成立者有肝脏银行、肾脏银行、心脏银行等。
《国语辞典》:呼吸器官  拼音:hū xī qì guān
行呼吸作用的器官。如高等动物的肺、鼻,鱼类的鳃,昆虫的气管,植物的气孔,低等动物的皮肤等。
《国语辞典》:祭五脏庙(祭五脏庙)  拼音:jì wǔ zàng miào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五种器官;五脏庙借指肚子。「祭五脏庙」指填饱肚子。如:「那包饼乾早被他拿去祭五脏庙了。」
分类:五脏器官
《国语辞典》:扦插繁殖法  拼音:qiān chā fán zhí fǎ
一种植物无性繁殖的方法。将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如枝、叶、根等由母株切离,插于适宜的床土中,使之发新根、枝叶,而成为独立的新个体。
《国语辞典》:同位素扫描(同位素扫描)  拼音:tóng wèi sù sǎo miáo
一种医学上检查人体器官功能的方式。利用特别处理过而能放出γ粒子的放射性元素,从血管注入人体,因其与人体器官细胞的不同亲和力,而会聚集在特定的组织中,医师再利用γ射线摄影机,将这些粒子放射出讯号显像在底片上,再依照底片显像的状况,依时间的变化,判读出受检器官的病变、功能解剖关系。也称为「核子医学扫描」。
《国语辞典》:先天性畸形  拼音:xiān tiān xìng jī xíng
胎儿肢体或器官发育不正常,造成构造功能异常,如兔唇、骈指、无肛等。原因不明,可能与母体营养不良、风疹、药物等有关。
《国语辞典》:内脏器官移植(内脏器官移植)  拼音:nèi zàng qì guān yí zhí
将内脏器官的一部分或整体,移往另一部分或其他个体的手术过程。
《国语辞典》:消化器官  拼音:xiāo huà qì guān
口腔、咽喉、食道、胃、肠等消化食物的器官。
《国语辞典》:先天缺陷  拼音:xiān tiān quē xiàn
出生时就已存在的器官组织外观或功能不正常。有些在出生时即可发现,有些长大后才会出现症状。形成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及环境有关。
《国语辞典》:巴氏体(巴氏体)  拼音:bā shì tǐ
1.细胞遗传学上指人类的皮肤或口腔黏膜等细胞,用特殊方法染色,正常女性的细胞核内有一深色的小点,称为「巴氏体」。男性则无。巴氏体的数目比x染色体少一,可藉此推测细胞内x染色体的数目是否正常。也译作「巴尔氏体」。
2.触觉末梢器官之一。存在于皮下、黏膜及身体各部位中。为十九世纪义大利解剖学家巴希尼(Pacini)所发现,故称为「巴氏体」。也译作「帕希尼体」。
《国语辞典》:吸器  拼音:xī qì
一种伸入寄主体内的突起构造或根状器官,为寄生植物或寄生菌从寄主吸收养分的构造。
《国语辞典》:胃脏(胃脏)  拼音:wèi zàng
动物体内消化食物的器官之一。形如囊,左大右小,横卧横膈膜之下,上连食道,下连小肠。
《国语辞典》:下疳  拼音:xià gān
通常发生于龟头、阴唇等器官的感染症状,先呈小丘疹,后糜烂形成圆形的红色溃疡,主要为梅毒引起,通常经不安全之性行为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