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翔佯
亦作“ 翔徉 ”。亦作“ 翔羊 ”。 徘徊;往返回旋。庄子·山木:“徐行翔佯而归,絶学捐书。” 三国 魏明帝 《长歌行》:“中心感时物,抚剑下前庭,翔佯於阶际,景星一何明。”新唐书·突厥传上:“寇 西会州 ,围 乌城 ,翔徉 陇 渭 间。”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三军万夫,环旋翔羊愰骇之间,虏骑乘之,遂取吾之鼓旗。” 胡三省 注:“翔羊,犹云徜徉、徘徊也。”
《漢語大詞典》:钩百(鉤百)
上百次地回旋。一说鉤通“ 奏 ”。“鉤百”谓趋走百里。庄子·达生:“ 庄公 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鉤百而反。” 成玄英 疏:“任马旋回,如鉤之曲,百度反之,皆復其跡。”吕氏春秋·适威:“以为 造父 不过也,使之鉤百而少及焉。” 陈奇猷 校释:“‘鉤百’即‘奏百’,亦即‘走百’、‘趋百’,係古人恒言,义为趋走百里……‘使之鉤百而少反焉’,谓使之趋走百里而少顷即返耳。”
《漢語大詞典》:洄水
回旋的水流。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欢喜看人在洄水里扳罾,巴掌大的活鲫鱼在网中蹦跳。”
分類:回旋水流
《漢語大詞典》:洄湍
回旋的急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东望 泑泽 ……广轮四百里,其水澄渟,冬夏不减,其中洄湍电转,为隐沦之脉。”
分類:回旋急流
《漢語大詞典》:洄旋
亦作“ 洄漩 ”。 水流回旋,盘旋。 唐 李商隐 《燕台诗·夏》:“綾扇唤风閶闔天,轻帷翠幕波洄旋。”洄,一本作“ 渊 ”。 清 唐孙华 《寄题甫里先生祠》诗:“东南奥区称 笠泽 ,交滙众水流洄漩。”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二:“历史在它长期停滞的期间,就像流水离开了主流一样,只是打洄漩。”
《漢語大詞典》:腾踯(騰躑)
(1).腾空跳跃,向上跳。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以灯为龙凤螭豹腾躑之状,似非人力。”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诗成, 人穀 持告其家羽,輙腾躑架上曰:‘哥哥死,哥哥死。’”
(2).飘飞回旋。太平广记卷四九○引 唐 王洙 《东阳夜怪录》:“爱此飘颻六出公,轻琼洽絮舞长空,当时在逐 秦丞相 ,腾躑川原喜北风。”
《漢語大詞典》:溁洄
水回旋貌。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 吼山 之水,濚洄深窈不可测。” 清 姚莹 《游榄山记》:“遥望水濚洄如带,则内河之通海者。” 许杰 《惨雾》:“溪水奔腾的冲来时,破不了那坚固的城寨,就在它的下面濚洄了一回。”
《國語辭典》:留馀地(留餘地)  拼音:liú yú dì
说话或做事预留回旋的地步,以为将来设想。如:「他愣住了,没想到主任会立刻将他革职,毫不留馀地。」
《漢語大詞典》:渟洄
水回旋不前貌。 宋 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渟洄汪洋,满而上浮者,是水也。” 清 曹寅 《南辕杂诗》之四:“欲识前 辽 古灰洞,一行培塿潦渟洄。”
分類:水回回旋
《漢語大詞典》:宛珠
宛 地产的宝珠。《史记·李斯列传》:“则是 宛 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 司马贞 索隐:“或云 宛 珠, 随 珠也, 随 在 汉水 之南, 宛 亦近 汉 ,故云 宛 。”一说,回旋缠绕作为装饰的宝珠。 司马贞 索隐:“宛谓以珠宛转而装其簪。”
《漢語大詞典》:洄汩
水流湍急回旋。新唐书·柳宗元传:“畔尺进而寻退兮,盪洄汩乎沦涟。”
《漢語大詞典》:奫潫
水回旋貌。文选·左思〈吴都赋〉:“泓澄奫潫,澒溶沆瀁,莫测其深,莫究其广。” 李善 注:“奫潫,迴復之貌。”
《高级汉语词典》:洄冱
水流受阻而回旋
《漢語大詞典》:回濑(迴瀨)
回旋的急流。 南朝 梁 沈约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渐席周羽觴,分墀引廻瀨。”
分類:回旋急流
《漢語大詞典》:混澒
水流漫涌回旋貌。常以形容作乱的形势。新唐书·杜牧传:“ 齐 、 鲁 、 梁 、 蔡 被其风,因亦为寇。以里拓表,以表撑里,混澒回转,颠倒横邪,未常五年间不战。”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是以 赵 、 魏 、 燕 、 齐 卓起大唱, 梁 、 蔡 、 吴 、 蜀 躡而和之;其餘混澒轩嚣;欲相效者,往往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