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呴湿濡沫(呴濕濡沫)
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清 钱谦益 《祭姚母文夫人》:“鏃礪道义,切磨文章,呴湿濡沫,蛩巨扶将。”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 赵 氏祖子孙三世矣……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
《漢語大詞典》:歔濡
吐沫以相沾湿。喻人同处困境而互相救助。 郭沫若 《文艺论集·一个宣言》:“失了水的游鱼只以唾沫相歔濡。”
《国语辞典》:齧雪餐毡(齧雪餐毡)  拼音:niè xuě cān zhān
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参见「齧雪吞毡」条。《群音类选。卷一三。祝发记。分食寄姑》:「信熊掌和鱼怎得兼,便有龙肝凤髓,也只合齧雪餐毡。」
分类:困境艰难
《国语辞典》:龙跃天衢(龙跃天衢)  拼音:lóng yuè tiān qú
龙摆脱束缚,登天而去。比喻英雄解脱困境,得以发挥所长。《三国演义》第二三回:「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蜺。」
《国语辞典》:生灵涂地(生灵涂地)  拼音:shēng líng tú dì
形容人民生活于极端艰苦的困境。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也作「生灵涂炭」。
《国语辞典》:濡沫涸辙(濡沫涸辙)  拼音:rú mò hé chè
比喻人同处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参见「相濡以沫」条。《宣和画谱。卷九。龙鱼叙论》:「善画鱼龙海水,不为汀泞沮洳之陋、濡沫涸辙之游。」
《国语辞典》:上下交困  拼音:shàng xià jiāo kùn
上级和下属都处于困境。《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摊派加捐,上下交困。」
《国语辞典》:釜底枯鱼(釜底枯鱼)  拼音:fǔ dǐ kū yú
比喻处于危亡困境中的人。明。许自昌《水浒记》第一七出:「那人呵,好戎屣中穷鸟,釜底枯鱼。」也作「釜中之鱼」。
《国语辞典》:釜里之鱼(釜里之鱼)  拼音:fǔ lǐ zhī yú
比喻处于危亡困境中的人。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三一出:「你今是釜里之鱼,怎禁得百般熬鍊。」也作「釜底枯鱼」。
《国语辞典》:甘之若饴(甘之若饴)  拼音:gān zhī ruò yí
比喻乐于承担艰苦的事情,或虽处困境却能甘心接受。《明史。卷二一○。桑乔等传。赞曰》:「言者踵至,斥逐罪死,甘之若饴,而不能得君心之一悟。」也作「甘之如饴」。
《国语辞典》:阱中之虎  拼音:jǐng zhōng zhī hǔ
陷阱中的老虎。比喻处困境之中。《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
《国语辞典》:枯鱼涸辙(枯鱼涸辙)  拼音:kū yú hé chè
车辙乾涸,则辙中之鱼不能活。比喻人陷于困境。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七出:「枯鱼涸辙暂潜踪,大鹏何日天风送。」
《国语辞典》:拔不出腿来(拔不出腿来)  拼音:bá bù chū tuǐ lái
比喻身陷困境,摆脱不开。如:「这事我已越陷越深,简直拔不出腿来。」
《国语辞典》:借梯子下楼(借梯子下楼)  拼音:jiè tī zi xià lóu
比喻凭借某种机会或情势以摆脱困境。如:「依目前的情势,只有先借梯子下楼,以免将来不可收拾。」
《国语辞典》:要死不能,要生不能  拼音:yào sǐ bù néng,yào shēng bù néng
想死不得死,想活又活得不好。形容人处于困境,走投无路。《红楼梦》第六九回:「众人见贾母不喜,不免又往下踏践起来,弄得这尤二姐要死不能,要生不得。」
分类:不好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