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四围(四圍)
(1).四面环绕。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西湖好处》:“﹝ 西湖 ﹞青山四围,中涵緑水,金碧楼臺相间,全似着色山水。” 元 贡奎 《偶成》诗:“瀲瀲横塘柳四围,雨餘来看緑阴肥。”《冷眼观》第七回:“远远的看见有一所庄院,乌压压四围树木,遥见几缕炊烟。”
(2).四周,周围。 唐 牟融 《登环翠楼》诗:“云树四围当户暝,烟嵐一带隔帘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郭沫若 《夕暮》诗:“四围苍老的荒山,好像瘦狮一样。”
《國語辭典》:重围(重圍)  拼音:chóng wéi
层层的包围。《文选。潘岳。关中诗》:「重围克解,危城载色。」《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奋力冲突,得脱重围。」
分類:层层包围
《國語辭典》:围棋(圍棋)  拼音:wéi qí
1.一种棋艺。相传为尧所发明。棋盘上纵横各有十九道线,相互交错成三百六十一个点,双方分持黑白棋子著于点上,用以围攻对方。凡被包围,而无活路者,则为对方所吃。最后再视所占之点的多寡来决定胜负。也称为「大棋」。
2.下围棋。《三国演义》第一二○回:「退入后宫,与秘书丞张华围棋消遣。」
分類:围棋
《骈字类编》:山围(山围)
唐 孙逖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 山围伯禹庙,江落伍胥潮。
唐 白居易 赠楚州郭使君 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
宋 苏轼 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 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
《韵府拾遗 微韵》:刘禹锡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辛弃疾词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
《漢語大詞典》:十围(十圍)
(1).亦作“ 十韦 ”。形容粗大。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絶,手可擢而拔。” 张铣 注:“十围,言大也。”汉书·成帝纪:“是日大风,拔 甘泉 畤中大木十韦以上。” 颜师古 注:“韦与围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子嵩 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 宋 路振 九国志·吴志·张训:“身长八尺餘,腰带十围。”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阶前老槐十围大,碧罗张繖高厌厌。”按,围的长度,有一抱或径尺为围及一围等于三寸、五寸等说。
(2).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 十围五攻 ”。
《國語辭典》:十围五攻(十圍五攻)  拼音:shí wéi wǔ gōng
语本《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若兵力超过敌军十倍,则采取围攻的方式;若兵力超过敌军五倍,则采取集中攻击的方式。《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國語辭典》:解围(解圍)  拼音:jiě wéi
1.解除兵阵的围困。唐。李峤 诗:「汉甸初收羽,燕城忽解围。」《三国演义》第三二回:「从大路去,曹操必有伏兵,可取小路,从西山出滏水口去劫曹营,必解围也。」
2.解除受窘的困境。《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国语辞典》:围炉(围炉)  拼音:wéi lú
1.围著火炉。如:「在这寒夜,大家能围炉而谈,可真是人生一乐!」《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至华阴,见白衣人在店,李君与语,围炉饮啜甚洽。」
2.特指除夕夜一家人的团聚。如:「不管车子如何难搭,我今晚一定得赶回去围炉。」
《國語辭典》:腰围(腰圍)  拼音:yāo wéi
1.腰部周围的尺寸。如:「你的腰围蛮小的嘛!」
2.腰带。唐。李贺 贵公子夜阑曲:「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國語辭典》:合围(合圍)  拼音:hé wéi
1.四面包围。《礼记。王制》:「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盖延》:「明日,宪大出兵合围,延等惧,遽出突走,因往攻郯。」
2.围猎。《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合围既罢,前驱擒得大角鹿一只,将付庖厨烹宰。」
3.合抱。指直径粗肥,约当双手合抱。唐。张九龄〈荔枝赋〉:「下合围以擢本,傍荫亩而抱规。」
《國語辭典》:围绕(圍繞)  拼音:wéi rào
1.环绕。《三国演义》第九回:「贼兵围绕内庭至急,侍臣请天子上宣平门止乱。」《儒林外史》第三○回:「轩窗四起,一转都是湖水围绕。」
2.环绕著一事件或问题。如:「大家议论纷纷,话题全都围绕在公司裁员上。」
《國語辭典》:带围(帶圍)  拼音:dài wéi
带,衣带。带围指腰带的周围宽度。汉。刘向《列女传。卷一。魏芒慈母》:「慈母忧戚悲哀,带围减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杜韦娘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
《國語辭典》:围城(圍城)  拼音:wéi chéng
1.被包围的城池。《战国策。赵策三》:「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2.城池被包围。《水浒传》第六四回:「取出玄女天书,正看之间,猛然想起:围城已久,不见有救军接应。」
《國語辭典》:范围(範圍)  拼音:fàn wéi
界限。《老残游记》第九回:「弄的朱夫子也出不了这个范围,只好据韩昌黎的原道去改孔子的论语。」
《漢語大詞典》:九围(九圍)
(1).九州。《诗·商颂·长发》:“帝命式于九围。” 孔颖达 疏:“谓九州为九围者,盖以九分天下,各为九处,规围然,故谓之九围也。”《隋书·西域传·高昌》:“自我皇 隋 ,平一宇宙,化偃九围,德加四表。” 唐 柳宗元 《祭独孤氏丈母文》:“名播九围,望高群士。”云笈七籤卷九六:“咄嗟天地外,九围皆吾家。”
(2).重围。 南朝 梁元帝 《祀五相庙》诗:“ 楚 关开六塞, 吴 兵入九围。”
分類:九州
《國語辭典》:周围(周圍)  拼音:zhōu wéi
环绕在物体四周的部分。《三国演义》第九七回:「于是军中起百乘云梯,一乘可立十数人,周围用木板遮护。」《红楼梦》第六三回:「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青碧头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