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郊内
近郊之内。古以国都周围方百里为郊。五十里为近郊,以外为远郊。礼记·曲礼下“践祚,临祭祀” 汉 郑玄 注:“唯宗庙称孝,天地社稷,祭之郊内,而曰嗣王。” 孔颖达 疏:“天子以四郊为外,圆丘、方泽、明堂、社稷,皆在郊内。”
《漢語大詞典》:天室
(1).指天上星宿的布列位置。古代定国都、建宫室皆依之,故称。逸周书·度邑:“王曰:‘ 旦 ,予克致天之明命,定天保,依天室。’”史记·周本纪:“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 殷王受 。’” 张守节 正义:“得依天之宫室。”
(2).指朝廷。 章炳麟 《訄书·分镇匡谬》:“斯吾附庸之国也,交会约言在是,天室弗与知。”
《漢語大詞典》:土国(土國)
(1).地处平原的国家。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郑玄 注:“土,平地也。山多虎,平地多人,泽多龙,以金为节铸象焉,必自以其国所多者於以相别,为信明也。”
(2).谓于国都服筑城等劳役。土,土功;国,国都。《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鏜,踊跃用兵。土国城 漕 ,我独南行。” 郑玄 笺:“或役土功於国,或修理 漕城 。”
《漢語大詞典》:西镐(西鎬)
西周 国都 镐京 。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 周平王 东迁 洛邑 ,因称 镐京 为“西镐”。后亦用以泛指国都。 唐 韩休 《驾幸华清宫赋》:“素秋归兮元冬早,王是时兮出 西镐 。” 唐 皎然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诗:“王师出 西镐 ,虏寇避 东平 。”
《漢語大詞典》:王市
王都之集市;国都之集市。 汉 焦赣 《易林·大有之履》:“商人行旅,资所无有。贪贝利珠,留连王市。”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事众文饶,水大鱼多。帝都穀多,王市肩磨。”
《漢語大詞典》:外工
国都中掌丝织的女官及所属女工的通称。因在宫外,故称。周礼·天官·典丝“颁丝于外内工,皆以物授之” 汉 郑玄 注:“外工,外嬪妇也;内工,女御。”
《漢語大詞典》:耦国(耦國)
(1).谓大城足与国都相抗衡。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杜预 注:“都如国。” 王引之 经义述闻·左传上:“《閔公二年传》曰‘大都耦国’,即此所云‘耦国’也。”
(2).对等之国。 宋 王禹偁 《拾简牍遗事》:“吾又闻 宋 郑 耦国也,今 宋 飢, 郑 亦饥矣,唯俭者能存之。”
《漢語大詞典》:五邦
商代 盘庚 之前所迁居的五个国都。《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寧;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顾颉刚 《〈盘庚〉三篇校释译论》:“ 盘庚 以前的五迁就是:(一) 仲丁 迁 嚣 ( 隞 ),(二) 河亶甲 迁 相 ,(三) 祖乙 迁 耿 ( 邢 ),(四) 祖辛 迁 庇 ,(五) 南庚 迁 奄 。”按, 嚣 ,今 河南 荥阳 境; 相 ,今 河南 内黄 境; 耿 ,今 河南 温县 境; 庇 ,今 山东 鱼台 境; 奄 ,今 山东 曲阜 境。
《漢語大詞典》:外甸
谓国都的外围地区。《南齐书·孔稚珪传》:“封豕残魂,未屠剑首;长蛇餘喘,偷窥外甸。”
《漢語大詞典》:家削
周 代,大夫采地与公邑土地交错相间,凡离国都二百里外、三百里内的大夫采地称为家削。
《漢語大詞典》:南亳
地名, 商 三 亳 之一, 汤 初的国都。后迁 西亳 ,故 南亳 又称 东亳 。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 西南。史记·殷本纪:“ 成汤 ,自 契 至 汤 八迁。 汤 始居 亳 。” 张守节 正义引 李泰 等《括地志》:“ 宋州 穀熟县 西南三十五里 南亳 故城,即 南亳 , 汤 都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今 梁国 自有二 亳 , 南亳 在 穀熟 , 北亳 在 蒙 ,非 偃师 也。”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自 东都 绍 汉 , 南亳 兴 殷 ,修好徵兵,弥留星琯。”
分類:地名国都
《漢語大詞典》:西蚕(西蠶)
古代在国都西郊举行的亲蚕典礼,是帝王敦劝农桑的一种礼制。隋书·礼仪志二:“ 周 礼王后蚕於北郊。而 汉 法皇后蚕於东郊。 魏 遵 周 礼,蚕於北郊。 吴 韦昭 制《西蚕颂》,则 孙氏 亦有其礼矣。 晋 太康 六年, 武帝 杨皇后 蚕於西郊,依 汉 故事。 江 左至 宋 孝武 大明 四年,始於 臺城 西 白石里 ,为西蚕设兆域,置大殿七间,又立蚕观,自是有其礼。”
《國語辭典》:奠都  拼音:diàn dū
确定首都的地址。如:「中华民国创立后,奠都南京。」
《漢語大詞典》:郊驿(郊驛)
古代国都郊外迎候、款接宾客的处所。 唐 李百药 《笙赋》:“命郊驛以迎宾,烂华茵而促膝。”
《漢語大詞典》:郊寰
国都外围的广大地区。 晋 郭璞 《南郊赋》:“郊寰之内,区域之外, 雕题 卉服,被髮左带,骏奔在坛,不期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