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96,分287页显示 上一页 272 273 274 275 276 278 279 280 281 下一页
朱国淳(字 醴泉 号 湘帆 )
慈国璋
夏国琦(字 治光 号 文斋 )
国勒明阿
秦国楠(字 丙南、鹿床 号 笠渔 )
马国翰(字 竹吾 号 词溪 )
李国栋( 襄恪 )
佛尔国保(字 蕴之 )
张国才
王国良
陈国琛
韦国模
韦国琛
高人鉴(名 仁鉴 号 螺舟 舟运回国 )
其它辞典(续上)
方成圭(字 国宪 号 雪斋 )朱国淳(字 醴泉 号 湘帆 )
慈国璋
夏国琦(字 治光 号 文斋 )
国勒明阿
秦国楠(字 丙南、鹿床 号 笠渔 )
马国翰(字 竹吾 号 词溪 )
李国栋( 襄恪 )
佛尔国保(字 蕴之 )
张国才
王国良
陈国琛
韦国模
韦国琛
高人鉴(名 仁鉴 号 螺舟 舟运回国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八
朱国淳,字醴泉,号湘帆,嘉善人。嘉庆己卯进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有《皇华集》。
人物简介
爱吟前草·附刻慈惺圃寄常理斋诗序
慈惺圃名国璋字奉峨惺圃其号也与常理斋居相近同学素契时相唱酬癸酉惺圃举于乡理斋犹未第也及理斋仕蜀惺圃尚家居邮筒往来遥为赓和不异曩时至戊戌腥【腥:惺】圃始捷南宫官农曹而理斋死于难已六年又七年惺圃亦卒于京邸矣惺圃之逝也一子方幼理斋之荫嗣衣轩已为唐县宰闻其丧来吊见书笥纷然狼籍家人舁敝簏于庭将焚废纸衣轩恐其有当存也止而捡之则爱吟草殉节录及惺圃自为诗俱杂于其中焉衣轩得之大惊且悲且喜因宝持以付余余既为之刻理斋诸诗而惺圃之诗分年编录观其庚寅草有寄和理斋诗然后知爱吟草之所以幸存者以理斋之寄之也观其癸巳草有哭理斋八首然后知殉节录之所以幸存者以惺圃访求而珍藏之也噫二人生前莫逆情见乎词而是诗同出于故纸中其不为灰烬者几希以理斋之清才峻节天固不忍没亦岂非惺圃在堂之魂魄有以护持之而然耶用是于惺圃之诗有关于理斋者节录而附刻之若其全诗则俟别为汇梓焉乾隆庚戌仲夏王尔烈叙并书
人物简介
维基
夏国琦,字治光,号文斋,贵州遵义人,进士出身。道光二年(1822年)登壬午恩科第二甲六十五名进士。初署山东兰山县知县,旋补湖南攸县知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3 【介绍】: 清满洲镶白旗人,富察氏。乾隆间袭世管佐领,道光间累官哈密帮办大臣,接替押送张格尔至京。官至巴里坤总兵。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秦国楠(1793-1825),字丙南,号笠渔,一字鹿床,清无锡人,道光辛巳恩科举人。著有《鹿床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4—1857 【介绍】: 清山东历城人,字竹吾,号词溪。道光十二年进士,官陕西陇州知州。有《玉函山房辑佚书》,凡六百余种。著有《玉函山房诗钞》、《文集》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三六
马国翰,字竹吾,历城人。道光壬辰进士,官陕西知县。有《玉函山房诗集》。维基
马国翰(1794年—1857年),字词溪,号竹吾,山东济南历城人,清代目录学家。先世是山东章丘人,曾祖父时迁居历城。父马锦,历任山西汾州府经历、宁乡、武乡、天镇等知县。自幼随父于山西任上从贾璇读书,十六岁时,父病死太原,十九岁考取秀才,好学,每见异书便用手抄录,道光十一年,以第三名中举乡试,道光十二年(1832年)恩科进士,,时年三十九岁。有诗云:「风檐辛苦忆从前,七度乡科二十年。」此后历任陕西洛川、石泉、泾阳等知县。道光十九年(1839年)因政绩卓越,以刺史升用,因去家既久,坟墓庐舍均须修治,请假归里;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擢陕西陇州(今陇县)知州。咸丰三年(1853年)引疾辞归,四年后病逝,葬于九里山阳,享年六十四。马氏自序《玉函山房藏书簿录》,述其蒐藏图书之经过,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8 【介绍】: 清贵州威宁人。袭父恩骑尉世职。乾隆五十三年补清江协千总,官至浙江提督。曾参与镇压贵州南笼苗民和川、楚教民起事两役。卒谥襄恪。
人物简介
维基
宗室佛尔国保(1801年8月28日—1836年4月17日),嘉庆六年七月二十日巳时-道光十六年三月初二日申时),字蕴之。清朝远支宗室正蓝旗第一族载字辈。道光元年(1821年)中式辛巳恩科宗室乡试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式壬午恩科第二甲第四十二名进士出身。五月,授额外主事分部学习。七月,授宗人府主事。十四年(1834年)五月,被岳母伊尔根觉罗氏控告「与乳妇郝氏通奸、殴辱伊女致令自缢身死」,由刑部会同宗人府审议。七月,遭处分降三级调用。十五年(1835年)八月,授七品笔帖式。十六年(1836年)三月,卒,年三十六岁。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张国才(?~?),童生,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生平不详。(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王国良(?~?),清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生平不详。(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国琛(?~?),清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生平不详。(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韦国模(?~?),清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生平不详。以下诗作收录于徐宗干编,海东书院刊印之《瀛州校士录》。(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韦国琛,(?~?),清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生平不详。以下诗作收录于徐宗干编,海东书院刊印之《瀛州校士录》。(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维基
高人鉴,又名仁鉴,号螺舟。书法家。高人鉴是浙江仁和县(今属杭州市)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第二甲。1838年,以琉球册封副使身份,随正使林鸿年出使琉球,册封尚育为琉球国中山王。林鸿年、高人鉴与尚育王游于龙潭,分别书「源远流长」、「飞泉漱玉」献给国王。后来被刻在石碑上,竖立在瑞泉门旁。根据《清稗类钞》的记载,他在琉球天使馆外的一间屋子里,看见一口暂厝于屋中的棺材,得知是一位客死琉球多年的册封使团参将的灵柩,询问为何不将其带回国安葬,得到「海船忌载柩」的答覆。高人鉴不顾忌讳,坚持将灵柩带上自己所坐的封舟运回国。归途中风暴大作,船员请求将灵柩投弃于海。高人鉴设祭祝告,让船员将自己随同灵柩一同抛入海中。众惊而劝阻,相持之间,风波乃平。归国后,曾任衡州知府。任内,耒阳的杨大鹏因为漕务,纠集数千人叛乱。高人鉴乘其部署未定发起突袭,斩杀数十人,平定了叛乱。他也是湘军名将彭玉麟的老师,他收彭为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