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0,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闲土
土布
土坑
土舍
瘗土
邑土
壅土
竺土
土内
主土
邠土
土主
土甑
土训
土塘
《漢語大詞典》:闲土(閒土)
无主的荒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清丈总论》:“若夫为民私耕閒土以行清丈,非欲为增田裕课之举乎?”参见“ 閒田 ”。
分類:无主荒地
《國語辭典》:土布  拼音:tǔ bù
手工纺织的布。如:「苗族妇女穿著一身土布裁剪的服装,织工虽原始,却别具独特风格。」
《漢語大詞典》:土坑
土炕。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我这里稳丕丕土坑上迷颩没腾的坐,那婆婆将粗剌剌陈米来喜收希和的摇。”《水浒传》第十回:“土坑上却有两个椰瓢,取一个下来,倾那瓮酒来,吃了一会,剩下了一半;提了枪,出门便走。”
土穴。《水浒传》第四三回:“次日早晨, 李逵 却来收拾亲娘的两腿及剩的骨殖,把布衫包裹了,直到 泗州 大圣庵 后掘土坑葬了。”
分類:土坑
《漢語大詞典》:土舍
土司的属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土舍科目:“ 贵州 镇远府 推官 杨载清 ,本应袭土舍也,曾中乡试。”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莎罗奔 故以土舍隶 钟琪 麾下,蒙奏给土司印,甚德之。”参见“ 土司 ”。
分類:土司属官
《國語辭典》:土司  拼音:tǔ sī
1.职官名。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明史。卷七二。职官志》:「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
2.一种面包。参见「吐司」条。
《漢語大詞典》:瘗土(瘞土)
祭土地神。吕氏春秋·任地:“有年瘞土,无年瘞土。” 高诱 注:“祭土曰瘞。年,穀也。有穀祭土,报其功也。无穀祭土,禳其神也。”
《漢語大詞典》:邑土
封地。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天秩邑土,勛乃永存。”
分類:封地
《國語辭典》:壅土  拼音:yōng tǔ
1.在农作物生长期中,把株间或畦间的土壤覆盖在作物根部四周,以防止作物倒伏,促进根部的发育和便利排水灌溉。也称为「培土」。
2.农耕时土壤过分密集而妨碍耕作的现象。多由草根或作物根茬阻挡、耙齿过密、土壤较湿等原因所引起。
《漢語大詞典》:竺土
指 天竺国 。指古 印度 。 唐 希迁 《参同契》:“ 竺土 大僊心,东西密相付。”
分類:天竺印度
《骈字类编》:土内
北史阳雄传论:阳雄任兼文武,声著土内,抑亦志能之士也。
《漢語大詞典》:主土
(1).古代诸侯王始封时,取天子所授之土立为国社而奉之,谓之主土。史记·三王世家褚少孙论:“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於天子之社,归立之以为国社,以岁时祠之……此之为主土。主土者,立社而奉之也。”
(2).古代指掌管山川土地和百物生长之事。《韩诗外传》卷八:“司空主土……山陵崩竭,川谷不流,五穀不植,草木不茂,则责之司空。”
《漢語大詞典》:邠土
指 邠 地。《古文苑·邯郸淳〈后汉鸿胪陈君碑〉》:“平原寇深,遂辞其民,思齐 古公 , 邠 土是因。” 章樵 注:“言君之爱民与民之恋君,与 古公 齐德。 古公亶公 避 狄 去 邠 事,见孟子。”
《漢語大詞典》:土主
泥塑的偶像。 明 王廷相 慎言·五行:“世有风雷之师,云雨之巫,是人握其权矣;土主木偶,行祷求应,是鬼司其机矣,然乎?儒者假借而罔正於道,伤造化之大伦,邪诬之俗,谁其责哉?”
分類:泥塑偶像
《骈字类编》:土甑
唐 李贺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漢語大詞典》:土训(土訓)
古官名。负责向帝王陈报山川地势、土质好坏及土地所宜生产。《周礼·地官·土训》:“土训掌道地图,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郑玄 笺:“道,説也。説地图九州形势山川所宜,告王以施其事也……训,谓能训説土地善恶之势。” 孙诒让 正义:“土训者,此官与诵训并掌训説土地图志之事,故亦属司徒。”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序》:“凡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蛮陬絶徼,见闻可纪者,亦附著之,以备土训之图。” 明 杨慎 《升庵经说·蛊瘴》:“土训,掌道地图道地慝。”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知杂御史 赵湘 ,请依周礼置土训、诵训,纂録所经山川古迹风俗,以资宸览。”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依蒙讽鼓諫之义。”
《漢語大詞典》:土塘
土堤。宋史·河渠志七:“咸潮泛溢者,乃因捍海古塘衝损,遇大潮必盘越流注北向,宜筑土塘以捍咸潮。”元史·河渠志二:“其时省宪官共议,宜於州后北门添筑土塘,然后筑石塘,东西长四十三里,后以潮汐沙涨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