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图画(圖畫)  拼音:tú huà
1.画绘形象。《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
2.谋策。汉。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发愤毕诚,图画安危,揆度得失。上以安主体,下以便万民。」
3.以线条、色彩绘成的画。如:「墙上挂了一幅图画,描绘的是斜阳夕照的景象。」
《國語辭典》:舆图(輿圖)  拼音:yú tú
1.疆土、疆域。宋。陆游 书事诗:「闻道舆图次第还,黄河依旧抱潼关。」《元史。卷七。世祖本纪四》:「舆图之广,历古所无。」
2.描绘地球表面状态的图幅,即地图。
《漢語大詞典》:舆地图(輿地圖)
地图。《史记·三王世家》:“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奏舆地图。” 司马贞 索隐:“谓地为舆者,天地有覆载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故地图称舆地图。” 元 周伯琦 《野狐岭》诗:“大哉舆地图,垂创何其艰。”《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我在一个朋友座中,见一张东三省舆地图,非常精细,连村庄地名俱有。”
分類:地图
《國語辭典》:图绘(圖繪)  拼音:tú huì
描绘人或物的形象。如:「他一时兴起,拿起画笔在素描册上图绘一番。」
《國語辭典》:地经(地經)  拼音:dì jīng
地图。元。李有〈古杭杂记〉:「驿路有白塔桥,印卖朝京里程图,士大夫往临安,必买以披阅,有人题于壁曰:『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
分類:地经地图
《國語辭典》:图样(圖樣)  拼音:tú yàng
设计图。《北史。卷六○。宇文贵传》:「是时将复古制明堂,议暂皆不能决。恺博考群籍,为明堂图样奏之。」
《漢語大詞典》:舆地图(輿地圖)
地图。《史记·三王世家》:“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奏舆地图。” 司马贞 索隐:“谓地为舆者,天地有覆载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故地图称舆地图。” 元 周伯琦 《野狐岭》诗:“大哉舆地图,垂创何其艰。”《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我在一个朋友座中,见一张东三省舆地图,非常精细,连村庄地名俱有。”
分類:地图
《漢語大詞典》:百叶图(百葉圖)
(1).历书。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 郭后 既废,京师富民 陈子诚 者,因 保庆杨太后 纳女入宫…… 阎士良 闻之,遽见上,上方披百叶图择日。”
(2).地图。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五:“手校斜方百叶图,官书似此古今无。”自注:“ 程大理 同文 修《会典》,其理藩院一门,及 青海 、 西藏 各图,属予校理。”
分類:地图历书
《漢語大詞典》:大比例尺地图
指比例尺大于或等于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常见的有军事地图、城市建设规划图和工程技术图等。是地形测量的直接成果或根据地形测量资料编绘而成。比例尺愈大,在图上所表示的区域范围愈小,而地物、地貌等内容则愈详细。
《國語辭典》:高下  拼音:gāo xià
1.上下。《老子》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2.优劣。如:「棋逢对手,难分高下。」
3.多少。《管子。版法》:「远近高下,各得其嗣。」
《漢語大詞典》:图经(圖經)
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唐 王建 《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诗:“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 蔡邕 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汉玉:“行至 来宾县 ,得图经,视之, 唐 严州 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经中》:“辨疆域者有图经, 挚虞 以作畿服经也。”
《國語辭典》:图籍(圖籍)  拼音:tú jí
1.地图户籍。《史记。卷七○。张仪列传》:「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2.图画文籍。《新唐书。卷九七。列传。魏徵》:「丧乱后,典章湮散,徵奏引诸儒校集秘书,国家图籍粲然完整。」
《漢語大詞典》:图志(圖誌)
附有地图的地志书。如 唐 李吉甫 有《元和郡县图志》、 清 魏源 有海国图志。 宋 陈亮 《重建紫霄观记》:“考其图志,皆缺裂不全。”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臣甫经到省,於各处岛澳口门,尚未亲歷,现在检閲图志,先与督抚臣在省互相讲求。”
同“ 图志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 海州 东海县 西北,有二古墓,图誌谓之 黄儿墓 。”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 门山 之公署,旧有 三老堂 ……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图誌而无得。”
分類:地图地志
《國語辭典》:海图(海圖)  拼音:hǎi tú
航海所用的图表。以数字表示海底的深浅,并详载礁石的位置等。
《漢語大詞典》:战图(戰圖)
作战地图。 唐 曹松 《己亥岁》诗之一:“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旧唐书·张仁愿传:“ 万岁通天 二年,监察御史 孙承景 监 清边军 ,战还,画战图以奏。”
《漢語大詞典》:长图(長圖)
(1).大幅的地图。借指广阔的地域。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遥目九野,远览长图。” 李善 注引周礼:“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
(2).久远之计。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 清 黄景仁 《醉歌行别伍三》:“挥手且去,各为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