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板
【佛学大辞典】
(物名)报座禅时之板也。
(物名)报座禅时之板也。
坐禅牌
【佛学大辞典】
(物名)报坐禅所悬之牌也。
(物名)报坐禅所悬之牌也。
坐禅法要
【佛学大辞典】
(书名)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之略名。
(书名)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之略名。
坐禅三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坐禅三昧法门经之略名。
(经名)坐禅三昧法门经之略名。
坐禅三昧法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僧伽罗刹造,秦罗什译。明治淫欲瞋恚等之法者。
(经名)二卷,僧伽罗刹造,秦罗什译。明治淫欲瞋恚等之法者。
坐禅用心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日本曹洞宗莹山著。详细记述坐禅之规范要旨,为曹洞宗勘要之书也。
(书名)一卷,日本曹洞宗莹山著。详细记述坐禅之规范要旨,为曹洞宗勘要之书也。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天台智顗撰。一名童蒙止观。又名小止观。
(书名)一卷,天台智顗撰。一名童蒙止观。又名小止观。
普劝坐禅仪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日本曹洞宗开祖道元著。欲使佛祖嫡传之坐禅法规,万人皆知,而撰述者。
(书名)一卷,日本曹洞宗开祖道元著。欲使佛祖嫡传之坐禅法规,万人皆知,而撰述者。
离婆多坐禅第一
【佛学大辞典】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坐禅入定,心不错乱,所谓离曰比丘是。」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坐禅入定,心不错乱,所谓离曰比丘是。」
十种行──坐禅人十种行
【三藏法数】
(出解脱道论)
〔一、令观处明净〕,谓修行之人,欲修禅定,先须调适饮食,不饥不饱;次须随顺时节,不先不后;又当整肃威仪,无有懈怠。修此三行,用观分明,则诸缘屏息,心常寂静,安于禅定,是为观处明净。
〔二、遍起观诸根〕,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当周遍观察信等五根,不令消减,与定相应,心无懈怠,即得远离疑盖等过,三昧现前,是为遍起观诸根。(五根者,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三、晓了于相〕,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必当晓了意识想念之相,令其不急不宽,调适得中;则妄想不生,禅定易入,是为晓了于相。
〔四、制令心调〕,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当起精进,制伏其心,调停适中,勿使过度,增长乱意,则得定相现前,三昧成就,是为制令心调。
〔五、折伏懈怠〕,谓坐禅之人,若以不得胜定,令心无味,故成懈怠,而欲睡眠;于是之时,必当谛观诸禅功德,策励精进,则定相现前,三昧可得,是为折伏懈怠。
〔六、心无味著〕,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以慧根迟钝,及少方便,不得寂静,故于胜定,无所乐著,是为心无味著。
〔七、心欢喜〕,谓坐禅之人,于诸胜定,心若无味,当观生老病死,及诸恶趣,令生恐怖;然后念佛法僧等诸功德,策进身心,令欣得禅定,是为心欢喜。
〔八、心定成舍〕,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当调伏诸根,如理思惟,安住寂静,而舍一切非正之行,是为心定成舍。
〔九、近学定人〕,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应当远离不修威仪及不习寂静之人,而常亲近安住寂静、威仪整肃、心源泯净者,依其教诫,成就正定道业,是为近学定人。
〔十、乐著安定〕,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于彼得定,善解缘起,入寂静处者,即当爱乐恭敬,求其开导,以起定心,是为乐著安定。
(出解脱道论)
〔一、令观处明净〕,谓修行之人,欲修禅定,先须调适饮食,不饥不饱;次须随顺时节,不先不后;又当整肃威仪,无有懈怠。修此三行,用观分明,则诸缘屏息,心常寂静,安于禅定,是为观处明净。
〔二、遍起观诸根〕,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当周遍观察信等五根,不令消减,与定相应,心无懈怠,即得远离疑盖等过,三昧现前,是为遍起观诸根。(五根者,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三、晓了于相〕,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必当晓了意识想念之相,令其不急不宽,调适得中;则妄想不生,禅定易入,是为晓了于相。
〔四、制令心调〕,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当起精进,制伏其心,调停适中,勿使过度,增长乱意,则得定相现前,三昧成就,是为制令心调。
〔五、折伏懈怠〕,谓坐禅之人,若以不得胜定,令心无味,故成懈怠,而欲睡眠;于是之时,必当谛观诸禅功德,策励精进,则定相现前,三昧可得,是为折伏懈怠。
〔六、心无味著〕,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以慧根迟钝,及少方便,不得寂静,故于胜定,无所乐著,是为心无味著。
〔七、心欢喜〕,谓坐禅之人,于诸胜定,心若无味,当观生老病死,及诸恶趣,令生恐怖;然后念佛法僧等诸功德,策进身心,令欣得禅定,是为心欢喜。
〔八、心定成舍〕,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当调伏诸根,如理思惟,安住寂静,而舍一切非正之行,是为心定成舍。
〔九、近学定人〕,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应当远离不修威仪及不习寂静之人,而常亲近安住寂静、威仪整肃、心源泯净者,依其教诫,成就正定道业,是为近学定人。
〔十、乐著安定〕,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于彼得定,善解缘起,入寂静处者,即当爱乐恭敬,求其开导,以起定心,是为乐著安定。
坐禅念定先苦后乐
【三藏法数】
谓人不辞劳苦,坐禅念定,由禅定力,则能次第入诸三昧,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坐禅念定先苦后乐。(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谓人不辞劳苦,坐禅念定,由禅定力,则能次第入诸三昧,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坐禅念定先苦后乐。(梵语三昧,华言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