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喜儒
 
儒坑
    
爇文
    
秦焚
 
秦燔
 
诗书焚爇

相关人物
李斯
 
秦始皇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54~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侯生卢生相与谋曰:……。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例句

秦火不爇舌,秦火空爇文。 孟郊 秋怀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李显 幸秦始皇陵

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 沈佺期 咸阳览古

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苏颋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國語辭典》:坑儒  拼音:kēng rú
活埋儒生。汉。孔安国〈书经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
《高级汉语词典》:坑儒  拼音:kēng rú
秦始皇于咸阳活埋儒生460余人
《漢語大詞典》:焚典坑儒
见“ 焚书坑儒 ”。
《國語辭典》:焚书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國語辭典》:焚书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國語辭典》:燔书坑儒(燔書坑儒)  拼音:fá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焚燬书籍、坑杀儒生的事。参见「焚书坑儒」条。
《漢語大詞典》:坑儒谷
秦始皇 坑杀儒生之处。故址在今 陕西 临潼县 城西南十公里之 洪庆村 。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关西道三·昭应县:“ 坑儒谷 在县东南五里。 始皇 以 驪山 温处令人冬月种瓜,招天下儒者议之,各説不同,因发机陷之。 唐玄宗 改为 旌儒乡 ,立 旌儒庙 , 贾至 为碑文。”按,今 唐 刻 旌儒庙 碑已毁,仅存残破的 唐 刻儒生石像。
《漢語大詞典》:秦坑
指 秦始皇 坑儒事。 唐 张说 《奉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学士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 鲁 壁之文章,缀 秦 坑之煨烬。” 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词》:“凤札龙书,靡存于 鲁 壁;虎符龟籙,难访于 秦 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相与提携,莫蹈 秦 坑之祸。”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然此后青衿日恣,动以 秦 坑胁上官,至乡绅则畏之为倀子。”
《漢語大詞典》:硎谷
坑谷。相传为 秦始皇 坑儒之处。《尚书序》“及 秦始皇 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 孔颖达 疏引 汉 卫宏 《古文奇字序》:“ 秦 改古文以为篆隶,国人多诽谤。 秦 患天下不从,而召诸生,至者皆拜为郎,凡七百人。又密令冬月种瓜於 驪山 硎谷 之中温处。瓜实,乃使人上书曰:瓜冬有实。有詔天下博士诸生説之,人人各异,则皆使往视之,而为伏机。诸生方相论难,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终命也。”按,后汉书·陈蕃传 李贤 注引作“阮谷”。
《漢語大詞典》:悯儒乡(愍儒鄉)
相传为 秦始皇 坑儒之处。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境。参阅史记·儒林列传“焚,阬术士” 张守节 正义。
《漢語大詞典》:焚坑
见“ 焚书坑儒 ”。
《國語辭典》:焚书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國語辭典》:焚书(焚書)  拼音:fén shū
烧燬书籍。《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伏生传》:「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國語辭典》:焚书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漢語大詞典》:秦余(秦餘)
指 秦 代的遗迹。文选·张衡〈西京赋〉:“视往昔之遗馆,获 林光 於 秦 餘。” 李善 注:“《汉书音义》 瓚 曰: 林光 , 秦 离宫名也。” 吕良 注:“ 秦始皇 作,故言 秦 餘。”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之二:“洪波陪帐饮, 林光 宴 秦 餘。”
分類:遗迹
《國語辭典》:秦灰  拼音:qín huī
1.秦朝阿房宫被项羽焚烧成灰。唐。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诗:「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2.秦始皇焚书成灰。元。郝经 秋兴诗:「六经依旧垂天地,千载秦灰散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