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垂衣天下治
  
天子垂衣


《周易》卷八《系辞下》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唐·孔颖达疏:「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

简释

垂衣:喻帝王以德化治理天下。唐李适《磷德殿宴百僚》:“恭己临群后,垂衣御八荒。”


例句

垂衣临八极,肃穆四门通。 宋若昭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应制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李世民 元日

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李世民 重幸武功

恭己临群后,垂衣御八荒。 李适 麟德殿宴百僚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 李隆基 送张说巡边

垂衣凝庶绩,端拱铸群生。 许敬宗 奉和行经破薛举战地应制

《漢語大詞典》:垂衣
见“ 垂衣裳 ”。
分類:垂衣
《漢語大詞典》:垂衣裳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韩康伯 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汉 王逸 《机赋》:“帝 轩 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亦省作“ 垂衣 ”、“ 垂裳 ”。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无为称於华舄,至治表於垂衣。” 唐 高适 《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 前蜀 杜光庭 《贺圣体渐痊愈表》:“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至道垂裳,惠匝万区,恩周品物。” 清 查慎行 《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诗之二:“畊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
《漢語大詞典》:垂衣裳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韩康伯 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汉 王逸 《机赋》:“帝 轩 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亦省作“ 垂衣 ”、“ 垂裳 ”。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无为称於华舄,至治表於垂衣。” 唐 高适 《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 前蜀 杜光庭 《贺圣体渐痊愈表》:“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至道垂裳,惠匝万区,恩周品物。” 清 查慎行 《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诗之二:“畊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
《漢語大詞典》:圣主垂衣(聖主垂衣)
形容天下太平,无为而治。语本易·繫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旌表》:“玉烛调和,圣主垂衣。”
《漢語大詞典》:卷领垂衣(卷領垂衣)
喻远古无为之治。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诏》:“ 羲 、 农 、 炎 、 昊 以来,卷领垂衣之世,圣人济物,未有如斯者也。”参见“ 卷领 ”。
分類:远古
《漢語大詞典》:卷领(卷領)
领翻于外。古人认为是较原始的服式。文子·上礼:“ 老子 曰:‘古者被髮而无卷领,以王天下。’” 晋 左思 《魏都赋》:“追亘卷领与结绳,睠留 重华 而比踪。” 南朝 齐 谢朓 《永明乐》诗之二:“鸿名軼卷领,称首迈垂衣。”
《漢語大詞典》:委衣
犹垂衣。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安精养神,寂寞无为。” 清 梅曾亮 《上某公书》:“其操之也若发机,其纵之也若委衣。”参见“ 委裘 ”。
分類:垂衣
《漢語大詞典》:委裘
(1).吕氏春秋·察贤:“天下之贤主,岂必苦形愁虑哉?执其要而已矣……故曰 尧 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 陈奇猷 校释:“谓 尧 之时,天下无事, 尧 之仪表,乃委曲其衣裘,消閒自得。古者长衣,有事则振衣而起,无事则委曲衣裘而坐也。”后以“委裘”指君主任贤举能。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物色关下,委裘 河 上。” 李善 注引 晏子 曰:“治天下若委裘,用贤,委裘之实。 桓公 听 管仲 ,而 赵襄子 信 王登 ,此之谓委裘。”《隋书·元孝矩传》:“恭膺宝命,实赖元功,方欲委裘,寄以分 陕 ,何容便请高蹈,独为君子者乎!”参见“ 委衣 ”。
(2).旧谓帝位虚设,唯置故君遗衣于座而受朝。《汉书·贾谊传》:“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委裘,若容衣,天子未坐朝,事先帝裘衣也。” 王先谦 补注:“‘遗腹’与‘赤子’对文,植遗腹,故但朝先帝裘衣。” 南朝 梁 张缵 《南征赋》:“挟 仲谋 之雄气,朝委裘而作辅。”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臣 光 曰﹞ 程元振 、 鱼朝恩 相继用事,窃弄刑赏,壅蔽聪明,视天子如委裘,陵宰相如奴虏。” 章炳麟 《訄书·杂志》:“ 元帝 贵由 没而委裘三年,未有压纽之主。”自注:“ 定宗 崩后,议所立未决,当是时,已三岁无君。”
(3).指幼君在位。因幼君不胜礼服,坐朝则委裘于地,故称。晋书·穆帝哀帝废帝纪论:“ 孝宗 因繦抱之姿,用母氏之化,中外无事,十有餘年……赞曰:委裘称化,大孝为宗。遵彼圣善,成兹允恭。”晋书·后妃传论:“而 明穆 、 康献 ,仍世临朝,时属委裘,躬行负扆。”
《國語辭典》:垂拱  拼音:chuí gǒng
1.双手重叠在一起而下垂,以示恭敬。《礼记。玉藻》:「凡侍于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垂拱,视下而听上。」
2.垂衣拱手,不亲理专务。多指帝王的无为而治。《书经。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重拱而天下治。」《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雍容垂拱,永永万年。」
3.形容无事可做。汉。贾谊 旱云赋:「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事兮,释其锄耨而下泪。」
4.形容不费力气。《晋书。卷一一六。姚苌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秦弊燕回,然后垂拱取之。」
5.唐武后的年号(西元685~688)。
《国语辞典》:鸣琴垂拱(鸣琴垂拱)  拼音:míng qín chuí gǒng
垂拱,垂衣拱手,不亲理专务。「鸣琴垂拱」比喻无为而治。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国语辞典》:垂拱而治  拼音:chuí gǒng ér zhì
天子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元史。卷二一。成宗本纪四》:「成宗承天下混一之后,垂拱而治,可谓善于守成者矣。」
《漢語大詞典》:垂裳
见“ 垂衣裳 ”。
《漢語大詞典》:垂衣裳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韩康伯 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汉 王逸 《机赋》:“帝 轩 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亦省作“ 垂衣 ”、“ 垂裳 ”。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无为称於华舄,至治表於垂衣。” 唐 高适 《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 前蜀 杜光庭 《贺圣体渐痊愈表》:“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至道垂裳,惠匝万区,恩周品物。” 清 查慎行 《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诗之二:“畊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