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屈沉  拼音:qū chén
1.沉沦、埋没。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屈沉杀大丈夫,埋没了英雄汉。」《水浒传》第七回:「好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
2.冤屈、屈辱。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他在那长朝殿前班部里摆,你教他把屎盆儿顶戴,兀的不屈沉杀了拜将筑坛台。」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俺只道正直萧丞相,元来是风魔的党太尉,堪悲,屈沉杀刘天瑞,谁知,可怎了葫芦提包待制。」
《漢語大詞典》:湮缺
埋没残缺。新唐书·令狐德棻传:“方是时,大乱后,经籍亡散,祕书湮缺, 德棻 始请帝重购求天下遗书,置吏补録。”
分類:埋没残缺
《漢語大詞典》:颓没
毁坏埋没。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 潍 沙乘风内侵,其深及墙,祠宇頽没, 元 率官士修之。”
分類:毁坏埋没
《國語辭典》:堙暧(堙曖)  拼音:yīn ài
埋藏隐晦。《后汉书。卷五三。申屠蟠传。赞曰》:「韬伏明姿,甘是堙暧。」
分類:埋没不显
《漢語大詞典》:遐潜(遐潛)
疏远埋没。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恨 輅 才长命短,道贵时贱,亲贤遐潜,不宣於良史。”
分類:疏远埋没
《漢語大詞典》:枉才
指被埋没的人才。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下:“宽于取则无枉才,严于用则少倖进。”
分類:埋没人才
《漢語大詞典》:湮弃(湮棄)
埋没遗弃。南史·孝义传上·丘冠先:“今 僧朗 反葬冢塋,臣父湮弃絶域。”
分類:埋没遗弃
《漢語大詞典》:堙翳
埋没不显。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终无交易之富,孰赏堙翳之珍哉!”参见“ 堙鬱 ”。
分類:埋没不显
《漢語大詞典》:堙郁(堙鬱)
(1).郁结;抑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已矣,国其莫我知,独堙鬱兮其谁语?” 唐 柳宗元 《与顾十郎书》:“不意璅璅者,復以病执事,此诚私心痛之,堙鬱汹涌,不知所发,常以自憾。” 宋 欧阳修 《送杨寘序》:“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鬱,写其忧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2).窒塞;不明。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去年 灵州 之役, 关西 民无辜而死者十五万餘,咎将谁执!此政化堙鬱之大者也。”
《漢語大詞典》:堙紊
埋没杂乱。《隋书·音乐志下》:“ 江 左之初,典章堙紊, 贺循 为太常卿,始有登歌之乐。”
分類:埋没杂乱
《漢語大詞典》:遗没(遺没)
遗弃埋没;遗亡淹没。 宋 范仲淹 《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士有气吞芝兰,才奔风云……道通巖廊,跡坠林壑,遗没於麋鹿之群者众矣。” 宋 董逌 广川书跋·蔡邕石经:“ 唐 造 防秋馆 时,穿地多得石经,故 洛中 人士逮今有之。考当时所得,已是 汉 世所遗没而得者。”
《漢語大詞典》:贬没(貶没)
贬低埋没。 南朝 宋 宋广之 《咨顾道士〈夷夏论〉》:“ 谢生 贬没仙道,褒明佛教,以羽化之术为浮滥之説。”
分類:贬低埋没
《漢語大詞典》:沈压(沈壓)
埋没、压抑。 宋 陆游 《跋东坡祭陈令举文》:“其言天人予夺之际,虽若出愤激,然士抱奇材絶识,沉压摈废,不得少出一二,则其肝心凝为金石,精气去为神明,亦乌足怪!”
分類:埋没压抑
《漢語大詞典》:堙昧
埋没不显。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 明 吴承恩 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於 孙悟空 ,于是 禹 伏 无支祁 故事遂以堙昧也。”
分類:埋没不显
《國語辭典》:隐迹埋名(隱跡埋名)  拼音:yǐn jī mái míng
隐藏自己的踪迹及真实姓名。《孤本元明杂剧。裴度还带。第二折》:「或有山间林下,怀才抱德,隐迹埋名,屈于下流,著某随处体察采访。」也作「隐迹藏名」。
《國語辭典》:湮没无闻(湮沒無聞)  拼音:yīn mò wú wén
埋没,无人知晓。清。戴名世〈朱铭德传〉:「自明之亡,江、浙、闽、广间,深山大泽如先生辈者亦不少,而湮没无闻,于世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