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掩土
盖土埋葬。指送终。《西游记》第五六回:“老者道:‘我待也要送了他,奈何再无以次人丁,纵是不才,一定还留他与老汉掩土。’”
《漢語大詞典》:留葬
指客死异乡,就地埋葬。晋书·王祥传:“将死, 烈 欲还葬旧土, 芬 欲留葬京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少公葬地:“ 王祥 有言:归葬仁也,留葬达也。”
《國語辭典》:停柩  拼音:tíng jiù
停放灵柩。通常指灵柩在埋葬前,暂时停放于家中。《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式传》:「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择时入敛,已毕,停柩在堂。」
《漢語大詞典》:闭骨(閉骨)
埋葬尸体。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烟断火絶,闭骨泉里。”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诗之一:“故人万化尽,闭骨 茅山 冈。天上坠玉棺,泉中俺龙章。”
分類:埋葬尸体
《漢語大詞典》:埋掩
掩埋,埋葬。后汉书·曹褒传:“此等多是 建武 以来絶无后者,不得埋掩。”《水浒传》第九八回:“ 叶清 令军士挑土埋掩。”《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 弘演 ﹞拔佩刀自剖其腹,手取 懿公 之肝纳於腹中,须臾而絶。从者如言埋掩。”
分類:掩埋埋葬
《國語辭典》:衣冠冢  拼音:yī guān zhǒng
仅埋葬死者衣冠的坟墓。
《國語辭典》:衣冠冢(衣冠塚)  拼音:yī guān zhǒng
只埋葬死者生前的衣服、帽子等物品的坟墓。如:「由于一直找不到尸首,家人只好为他立了个衣冠冢。」
《漢語大詞典》:正穴
指正式埋葬的墓穴。《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不如趁有他的时节,好叫他发送到正穴里去,省得死在他后边,叫人当絶户看承。”
《漢語大詞典》:槁葬
草草埋葬。后汉书·马援传:“ 援 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塋,裁买城西数亩地槀葬而已。” 李贤 注:“槀,草也。以不归旧塋,时权葬,故称槀。” 元 宋无 《己亥秋淮南饥客中怀故里朋游寄之》诗:“哭丧多槀葬,征旅少赢粮。”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我死之后,你们切不可备办棺衾,只是槀葬便了。”一本作“藁葬。”
分類:草草埋葬
《漢語大詞典》:土藏
(1).谓挖土坑埋葬。三国志·魏志·韩暨传:“﹝ 韩暨 ﹞夏四月薨,遗令敛以时服,葬为土藏。”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若尔曹敬听吾言,敛以时服,葬以土藏,穿毕便葬。”
(2).指脾脏。脾于五行属土,故称。《急救篇》卷三“脾肾五藏脾齐乳” 唐 颜师古 注:“脾,土藏也。”
《漢語大詞典》:托葬
依附埋葬。
分類:依附埋葬
《國語辭典》:义地(義地)  拼音:yì dì
供给贫民埋葬用的公共墓地。也称为「义冢」、「义园」。
《漢語大詞典》:寄殡(寄殯)
临时埋葬或停放灵柩。 唐 李华 《〈萧颖士文集〉序》:“君以先世寄殯 嵩条 ,因之迁祔。终事,至 汝南 而殁。” 巴金 《秋》一:“ 蕙表妹 死后,即寄殡在距城二十余里的 莲花庵 ,简直无人照管。”
《漢語大詞典》:盗葬(盜葬)
谓窃用他人土地、墓穴埋葬死者。《唐律·户婚中·盗耕人墓田》:“诸盗耕人墓田,杖一百。伤坟者,徒一年。即盗葬他人田者笞五十,墓田加一等,仍令移葬。”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葬地蛇盘兔:“意者,地气温暖,二物皆穴焉,偶相值而相持,亦适然耳。昧者至争地盗葬,訐讼连年,惑哉!”《清文献通考·刑四》:“若本人远祖之坟被人发掘盗葬,因将盗葬之棺发掘抛弃者,虽同是发塚,不必以发塚论。”
《國語辭典》:随葬(隨葬)  拼音:suí zàng
陪同死者下葬的物品。如金饰、财物、器具、车马等。
《漢語大詞典》:内人斜
秦 朝京城 咸阳 旧墙内埋葬宫女的地方。类说卷四引《秦京杂记》:“ 咸阳 旧墻内谓之内人斜,宫人死者葬之,长二三里,风雨闻歌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