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王台(王臺)
(1).指 春秋 吴王 阖闾 所筑之 姑苏台 ,在 姑苏山 上。一说 夫差 筑。国语·吴语:“ 越 师遂入 吴国 ,围王臺。” 韦昭 注:“王臺, 姑苏 。”
(2).指工蜂为培育蜂王所筑的巢房。房形长大,房壁较厚,房口朝下。 巴金 《电》五:“ 英 ,你记住,看见蜂在做王台,就毁掉它,免得分封太快了。”
《國語辭典》:陶冶  拼音:táo yě
1.制作陶器和冶金。汉。王充《论衡。物势》:「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为形。」
2.陶匠和铸工。《墨子。节用中》:「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3.教化裁成。《淮南子。俶真》:「有未始有有无者,包裹天地,陶冶万物。」宋。黄庭坚 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4.修养品格。如:「陶冶性情」。唐。杜甫解闷〉诗一二首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国语辞典》:乐育(乐育)  拼音:lè yù
语出《诗经。小雅。菁菁。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指乐于培育、教导。明。宋濂〈送陈彦正教授之官富州〉诗:「菁菁我台莱,一一思乐育。」
《國語辭典》:培植  拼音:péi zhí
1.栽种植物并细心照顾。《宋史。卷三三一。列传。卢革》:「林木非培植根株弗成,大似士大夫立名节也。」
2.造就人才。《金史。卷七八。列传。韩企先》:「企先为相,每欲为官择人,专以培植奖励后进为己责任。」
《國語辭典》:陶镕(陶鎔)  拼音:táo róng
陶冶镕铸。《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他是前年进的学,我怕是他在家里荒疏学业,所以我把他带出来,投一位名师肄业,以图上进。如今得蒙老兄陶镕,将来舍弟成名,举家感戴,没齿不忘也。」
《國語辭典》:陶铸(陶鑄)  拼音:táo zhù
用土作胚模以铸造铜器。比喻造就人才。如:「这所大学陶铸出不少优秀的人才。」
《國語辭典》:温室(溫室)  拼音:wēn shì
1.温暖的房屋。汉。桓宽《盐铁论。盐铁取下》:「被英裘、处温室、载安车者,不知乘边城、飘胡代、乡清风者之危寒也。」
2.一种特殊设计培养植物的建构,覆盖以透明材料可保持室内温度,甚或加有人工控温设施以利生物的生长、发育。
3.比喻舒适,并且得到良好照顾的环境。如:「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考验的。」
《國語辭典》:封殖  拼音:fēng zhí
1.聚敛财物。隋。卢思道〈劳生论〉:「冠帻劫人,厚自封殖。」
2.栽培。《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
《漢語大詞典》:长育(長育)
(1).养育,使之长大。语出诗·小雅·蓼莪:“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
(2).引申为培育。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并谘目七事·谘目一》:“夫为国之要,在乎长育人才。”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
《國語辭典》:花院  拼音:huā yuàn
妓院。《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未识花院行藏,先学孔门规矩。」也称为「花市」。
《國語辭典》:保养(保養)  拼音:bǎo yǎng
1.机械的清洁、维护及调整。如:「车辆应时常加以保养,以维护行车安全。」
2.人的调养、保健。《红楼梦》第五一回:「他这会子不说保养著些,还要捉弄人。明儿病了,叫他自作自受。」
《漢語大詞典》:埏镕(埏鎔)
培育,栽培。 宋 曾巩 《亳州到任谢两府启》:“慰倚门之望,已出于埏鎔;谢推轂之言,敢忘于策励。”
分類:培育栽培
《漢語大詞典》:仁育
以仁德教化培育。南齐书·崔慧景传:“陛下德侔造化,仁育羣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皇上以仁育万物为心。”
《漢語大詞典》:培护(培護)
培育保护。 明 吴承恩 《〈留翁遗稿〉序》:“盖必扶持培护,使之弘大受而扬远猷,固理然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九:“家有凌云百尺条,风烟培护渐岧嶤。”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方今要务,整理緑营之外,尤有培护根本之计。”
分類:培育保护
《漢語大詞典》:坯冶
亦作“ 坏冶 ”。 谓制陶和冶炼。比喻培育人材。后汉书·崔駰传:“参差同量,坏冶一陶。” 宋 曾巩 《谢熙宁五年历日表》:“臣敢不深究土风,详求气序,躬劝耕桑之业,辅成坯冶之仁。”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四:“久知坯冶成天巧,岂与人间共一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