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广播站
牛录额真
牌长
《漢語大詞典》:广播站(廣播站)
我国有线广播的基层组织。是广播电台的辅助和补充。县、区、乡以及机关、部队、学校等一般均有设置。某些中、小城市也有广播站。它除有选择地转播各地广播电台节目外,还可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灵活地安排节目,迅速、及时地播送消息。
《漢語大詞典》:牛录额真(牛录額真)
清 代八旗基层组织牛录的统领官。 清 太宗 天聪 八年改名“牛录章京”。 顺治 十七年改称“佐领”。额真,满语“主子”的意思;章京,汉语“将军”的满语译还音。清史稿·博尔晋传:“ 太祖 初起兵,有挟丁口来归者,籍为牛录,即使为牛录额真,领其众。 顺治 间,定官名皆汉语,谓之‘世管佐领’。”亦作“ 牛录额贞 ”、“ 牛录厄真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牛录额贞、牛录章京皆即今佐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清 营的一个牛录厄真带领四个兵在石碑旁边等候,随即护送他们到三里外的 多铎 营中。”参见“ 牛录 ”。
《漢語大詞典》:牛录
(1). 清 八旗组织的最早基层单位。起源于 满族 早期集体狩猎组织。最初,每一牛录辖十人。以后,所辖丁壮数逐渐扩大到三百人。设统领官一人,称“牛录额真”。清史稿·兵志一:“每旗三百人为一牛录,以牛录额真领之。” 傅克东 《清代前期的佐领》:“佐领在满语中包括牛录(八旗组织的基层单位)和牛录额真(八旗基层单位的首领)二者而言……这种以血缘(族)和地缘(寨)而组成的牛录,最初只有十人,而牛录额真不过是十人之长(即‘什长’)。”
(2).借指 清 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乱离:“乱兵纷入,父子分窜。女为牛录俘去。”
《漢語大詞典》:牌长(牌長)
旧时地方基层组织“牌”的头领。清史稿·食货志一:“ 世祖 入关,有编置户口牌甲之令……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长。”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屯子里斗了伪 满 牌长、富裕中农 胡殿文 以后,她越发毛了,再不敢到农会里去。”原注:“牌长相当于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