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钵罗塞建提
【佛学大辞典】
(神名)Praskandha,神名。译曰胜蕴。俱舍光记二十七曰:「钵罗塞建提神名,钵罗此云胜,塞建提此云蕴。」
蒲塞
【佛学大辞典】
(杂语)伊蒲塞之略。
僧塞迦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Ssm%ska%ra,译曰行。五阴之一。见胜鬘经宝窟中末。
优婆塞
【佛学大辞典】
(术语)Upa%saka,旧称优婆塞,伊蒲塞。新称邬波索迦,优波娑迦,优婆娑柯,邬波塞迦,邬波素迦等。译曰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亲近奉事三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男子。四众之一。七众之一。西域记九曰:「邬波索迦,唐言近事男,旧曰伊蒲塞,又曰优波塞,皆讹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邬波索迦,或言优波娑迦,近侍也,言优婆塞者,讹也。此云近善男,亦云近宿男,谓近三宝而住宿也,或言清信士善宿男者义译也。」同二十三曰:「邬波索迦,亦云优婆娑柯,受三归住五戒者。优婆,此云受。娑柯,此云男。」希麟音义五曰:「乌波塞迦,旧云优婆塞,新云邬波索迦。邬波,此云近。迦,此云事。索,即男声也。即近事男也。谓亲近承事三宝者故云。」华严疏钞六十二曰:「亲近比丘而承事故。」业疏二下曰:「正音云邬波塞迦,唐翻善宿也。故成论云:此人善能离破戒宿,古录以为清信士者。清是离过之名,信为入道之本,士即男子通称,取意得矣。在言少异。」涅槃经八曰:「归依于佛者,真名优婆塞。」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戒的男居士,为四众或七众之一。
【三藏法数】
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谓虽在家,能持五戒,清净自守;又云近事男,谓能持戒,可亲近承事诸佛法,故名优婆塞。(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
【三藏法数】
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梵语旧云邬波索迦,华言近事男。谓其自行清净,亲近承事佛法也。
优婆塞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也。是为优婆塞宜受持之戒法。
【佛学常见辞汇】
优婆塞所应受持的戒法,即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是。
优婆塞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七卷,北凉昙无谶译。说在家菩萨入道修行之法。大乘律之摄。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求那跋摩译。与昙无谶译之菩萨戒本经,玄奘译之菩萨戒本,同本异译。记菩萨戒之戒相者。五戒者为五邪命五放逸事等。非杀,盗等五戒。大乘律之摄。
优婆塞五戒相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一卷,宋求那跋摩译。依净饭王之请,分别五戒之相。小乘律之摄。
摄婆塞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说优婆塞能持五戒及念三宝,则得證果。摄于中阿含经三十。
优婆塞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优婆塞)
弥沙塞
【佛学大辞典】
(流派)Mahis/a%saka%h!,律部之名。译曰化地。就宗计而义翻为不著有无观。优婆鞠多五弟子之一。此律主之部宗称为弥沙塞或化地部。律本名五分律。支那译有三十卷。律藏分派五部之一也。又小乘十八部中有化地部,佛灭三百年中自一切有部别立者。玄应音义二十三曰:「化地部,第三百年中从一切有部出也。梵言摩醯奢娑迦,亦言弥喜舍娑柯,此云地,亦教地,或言正地,人名也。但此罗汉在俗为王国师,匡化土境,故名化地。今入佛法,佛法如地,又匡化之,故以名也。旧名弥沙塞者,讹也。」可洪音义三曰:「弥沙塞,律部师宗名也,亦云弥沙翼,亦云弥嬉舍娑柯,此云化地。」南山戒疏一上曰:「弥沙塞,此云不著有无观。」拾毗尼义钞上一曰:「弥沙塞,此云广解义,亦名不著有无,法名五分。」又曰:「弥沙塞者,人名。此人禅思入微,究畅玄旨,著青袈裟。」大集经二十二曰:「我涅槃后,我诸弟子,受持如来十二部经,读诵书写,不作地相水火风相虚空识相,是故名当弥沙塞部。」
弥沙塞律
【佛学大辞典】
(书名)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之略称。
弥沙塞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谓弥沙塞罗汉部宗之律藏。即五分律是也。
【三藏法数】
梵语弥沙塞,华言不著有无观,即五分律也。大集经云:我涅槃后,我诸弟子,受持如来十二部经,不作地水火风相,虚空识相,是为弥沙塞部。(五分者,一比丘戒、二比丘尼戒、三受戒法、四灭诤法、五僧法。)
弥沙塞羯磨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爱同录。五部律所用僧中之羯磨法也。
弥沙塞五分戒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佛陀什译。列举五分律之戒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