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3,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四塞
称塞
塞责
塞路
塞门
塞门
西塞
塞马
玉塞
塞翁
入塞
榆塞
报塞
秦塞
沙塞
《漢語大詞典》:四塞
(1).到处充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旁魄四塞,云尃雾散。”旧唐书·德宗纪下:“三月乙亥,黄雾四塞,日无光。”宋史·仁宗纪一:“甲午,昏雾四塞。”
(2).四面蔽塞。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 清 方苞 《七思·弟椒涂》:“荆榛四塞兮涂冥冥,连山赤黑兮延火烝。”
《漢語大詞典》:称塞(稱塞)
称职尽责。 宋 陈亮 《谢张司谏启》:“侥倖至此,称塞若何?” 元 揭傒斯 《送张都事序》:“ 惟正 一岁中两被擢,皆得天子所重地,其日夜求所以称塞固宜。” 明 张居正 《辞加恩疏》:“其职最为繁重,最难称塞。”
分類:称职尽责
《國語辭典》:塞责(塞責)  拼音:sè zé
1.抵偿过失、抵罪。《韩诗外传》卷一○:「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殁矣,请塞责。」汉。杨恽 报孙会宗书:「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
2.尽其责任。《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张汤》:「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汉书。卷五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公孙弘》:「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3.敷衍了事。《明史。卷二○六。列传。张逵》:「会疏则删削忌讳以避祸,独疏则毛举纤微以塞责。」《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杜慎卿笑道:『这是一时应酬之作,何足挂齿?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
《漢語大詞典》:塞路
充塞道路。言其多。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古者 杨 墨 塞路, 孟子 辞而闢之,廓如也。” 三国 魏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罾缴充蹊,坑穽塞路。”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仙娥从后,持宝盖以后随;织女引前,扇香风而塞路。”
(1).边塞的道路。 宋 陆游 《秋晚思梁益旧游》诗:“沧波极目江乡恨,衰草连天塞路愁。” 明 杨巍 《萧关北作》诗:“塞路山难断,胡天云不开。”
(2).见“ 塞芦 ”。
《漢語大詞典》:塞芦(塞蘆)
席箕草的别名。可供编织用具。太平广记卷四○八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席箕草:“席箕一名塞芦,生北 胡 地。古诗云:千里席箕草。”一本作“ 塞路 ”。
分類:编织用具
《國語辭典》:塞门(塞門)  拼音:sài mén
通到塞外的城门。《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绛阙。」
分類:塞门边关
《國語辭典》:塞门(塞門)  拼音:sè mén
1.屏蔽内外的门。《论语。八佾》:「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2.闭门。《文选。江淹。恨赋》:「闭关却扫,塞门不仕。」《新唐书。卷五二。食货志二》:「每中官出,沽浆卖饼之家皆彻肆塞门。」
《漢語大詞典》:西塞
山名。在 浙江省 湖州市 西南。 唐 张志和 《渔歌子》词:“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漢語大詞典》:塞马(塞馬)
(1).塞上的马。 北周 庾信 《和赵王送峡中军》诗:“胡笳遥惊夜,塞马暗嘶羣。” 唐 元稹 《塞马》诗:“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 明 马銮 《雨中偕友人过度来亲家小饮即事》诗:“薄暮城乌息,频年塞马骄。”
(2).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吉凶莫测。亦用以表示超然于得失祸福之外。 唐 杜牧 《赠李侍御》诗:“冥鸿不下非无意,塞马归来是偶然。” 宋 司马光 《自嘲》诗:“有心齐塞马,无意羡川鱼。” 明 许自昌《水浒记·效款》:“塞马去无凭准, 楚 弓丧何须问。”
《漢語大詞典》:玉塞
玉门关 的别称。晋书·秃发傉檀载记论:“控弦 玉塞 ,跃马 金山 。” 南朝 宋 谢庄 《舞马赋》:“辞水空而 南傃 ,去 轮臺 而东洎,乘 玉塞 而归寳,奄芝庭而献祕。” 宋 陆游 《芳华楼夜宴》诗:“少日壮心轻 玉塞 ,暮年幽梦堕 沧洲 。”参见“ 玉门关 ”。
分類:玉门关
《國語辭典》:玉门关(玉門關)  拼音:yù mén guān
两汉时期通往西域的关隘。位于敦煌西北七十五公里处,哈拉湖西,由于大量的和阗玉由此运入中土,故称为「玉门关」。也称为「玉门」、「玉关」。
《漢語大詞典》:塞翁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指忘身物外,乐天知命,不以得失为怀的人。 唐 戴叔伦 《赠韦评事儹》诗:“是非园吏梦,忧喜塞翁心。”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 周益公 ﹞《谢衣带鞍马表》:‘褐衣褐见,莫陈 汉 戍之便宜;马去马归,敢计塞翁之倚伏。’” 郁达夫 《己未出都口占》诗:“塞翁得失原难定,贫士生涯总可怜。”
分類:物外得失
《漢語大詞典》:入塞
(1).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军人从边塞返归的情景。西京杂记卷一:“﹝ 戚夫人 ﹞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晋书·乐志下:“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用者有《黄鵠》《陇头》《出关》《入关》《出塞》《入塞》《折杨柳》《黄覃子》《赤之杨》《望行人》十曲。” 唐 岑参 《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颯颯。”
(2).词调名。调名本古乐府横吹曲《入塞》辞,双调,五十二字。参阅《词谱》卷九。
《國語辭典》:榆塞  拼音:yú sài
边塞。古时于边境种植榆树以为要塞。唐。骆宾王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诗:「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國語辭典》:榆关(榆關)  拼音:yú guān
山海关的别名。参见「山海关」条。唐。高适〈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元。乃贤 七月十六夜海上看月诗二首之二:「征人七月渡榆关,貂鼠裁衣尚怯寒。」
《漢語大詞典》:报塞(報塞)
犹报答;报效。《汉书·谷永传》:“絶命陨首,身膏野草,不足以报塞万分。”《后汉书·班超传》:“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天恩,迫於岁暮,犬马齿索。” 宋 苏轼 《上皇帝书》:“臣以庸材,备员册府,出守两郡,皆东方要地,私窃以为守法令、治文书、赴期会,不足以报塞万一。”
分類:报答报效
《漢語大詞典》:秦塞
秦 代所建的要塞。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 塞通人烟。” 唐 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 自縈 秦 塞曲, 黄山 归绕 汉 宫斜。” 明 唐顺之 《送人赴真定幕》诗:“雁起分 秦 塞,雀栖辨 魏 臺。” 明 陈子龙 《襄阳》诗:“燧色通 秦 塞,妖星下 楚 宫。”
分類:要塞
《漢語大詞典》:沙塞
沙漠边塞。后汉书·南匈奴传论:“ 世祖 以用事诸华,未遑沙塞之外,忍愧思难,徒报谢而已。”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惟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且 琯 在南朝佐上皇,使陛下与王分领诸道节制,仍置陛下於沙塞空虚之地,又布私党於诸道,使统大权。”
分類:沙漠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