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5,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蔽塞
拍塞
梗塞
昏塞
塞空
开塞
开塞
路塞
并塞
塞渊
湮塞
横塞
填塞
秋塞
护塞
《國語辭典》:蔽塞  拼音:bì sè
耳目、思想被蒙蔽而不开通。《荀子。君道》:「天下之变,境内之事,有弛易齵差者矣,而人主无由知之,则是拘胁蔽塞之端也。」《宋史。卷三一九。列传。刘敞》:「因劝帝收揽威权,无使聪明蔽塞,以消灾咎。」
《國語辭典》:拍塞  拼音:pāi sè
充满、塞满。元。马致远〈哨遍。自唐晋倾亡套。一煞〉:「先贤墨迹君都得,满箱拍塞数千卷。」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满胸襟拍塞怀孤愤,将云间太华平吞。」也作「拍索」。
分類:充满充斥
《國語辭典》:梗塞  拼音:gěng sè
阻塞不通。《宋书。卷八四。邓琬传》:「顗怒胡不战,谓曰:『粮运梗塞,当如北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此时也是濮人王仙芝作乱,劫掠郡县,道路梗塞。」
分類:梗塞阻塞
《漢語大詞典》:昏塞
(1).昏愦闭塞;昏聩。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懦弱昏塞,不能奋励出奇,少答所遇。” 宋 曾巩 《辞中书舍人状》:“臣齿髮已衰,心志昏塞,岂独施於翰墨,惧非其任,至於谋猷献纳,尤不逮人。” 明 归有光 《与吴三泉书》之十:“﹝僕﹞幸而耳目未甚昏塞,自少读前人书,往往若有概于中者。”
(2).遮蔽,充塞。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恩:“又以 思恩 旧治瘴雾昏塞,宜更之爽塏。”
《分类字锦》:塞空
邹智 诗 元日昏昏雾塞空,出门咫尺误西东。
分类:
《漢語大詞典》:开塞(開塞)
开拓边疆。 汉 桓宽 盐铁论·崇礼:“夫贤臣所在,辟除开塞者亦远矣。”
分類:开拓边疆
《漢語大詞典》:开塞(開塞)
(1).开启和阻塞。引申指兴革、取舍。逸周书·文传:“不明开塞禁舍者,其如天下何?”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开塞所宜,悉心以对。” 李善 注:“开塞,犹取捨也。” 宋 苏辙 《刘恺丁鸿孰贤论》:“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乎?” 清 梅曾亮 《大学士戴公墓碑》:“即授南 河 河 道总督,凡三年,改定木石工价,及开塞修废所宜,次第毕举。”
(2).谓开已塞之道。《商君书·开塞》 蒋礼鸿 题解:“开塞者,谓开已塞之道也。已塞之道孰谓?谓 汤 武 以力征诛并诸侯定天下之道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昔 商君 明於开塞之术,假当世之权,为 秦 致利成业。”
《漢語大詞典》:路塞
道路阻塞。《文选·曹冏〈六代论〉》:“兼亲疎而两用,参同异而并进,是以轻重足以相镇,亲疎足以相衞,并兼路塞,逆节不生。” 李周翰 注:“并兼路塞,谓不相侵劫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连巖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分類:道路阻塞
《漢語大詞典》:并塞(並塞)
靠近边塞。 宋 曾巩《王中正种谔降官制》:“朕大兴士众属尔等以伐 羌 ,固将举其巢穴,非徒却虏收并塞之地而已。” 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命并塞诸道控制要衝,扼其归路。”
《國語辭典》:塞渊(塞淵)  拼音:sè yuān
笃厚诚实,思虑深远的样子。《诗经。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汉书。卷一○○。叙传下》:「安世温良,塞渊其德。」
《漢語大詞典》:湮塞
堵塞。 宋 苏舜钦 《江宁府溧阳令苏府君墓志铭》:“本朝执政子未有在銓调者,又何独湮塞若是之久耶!”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通惠河》:“岁久沙衝水击,几至湮塞。”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絶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
分類:堵塞
《漢語大詞典》:横塞
(1).充塞,充满。吕氏春秋·适音:“夫音亦有适。太鉅则志荡,以荡听鉅,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振。” 许维遹 集释引 王念孙 曰:“横犹充也。”隋书·许善心传:“横塞宇宙,旁凝 射 汾 , 轩 物重造, 姚 风再薰。”
(2).堵塞,阻挡。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 河北 二十四郡无復忠臣,独有一 鲁公 奋袂而起,椎牛歃血,号召连结,以横塞贼衝,是其声望岂渺小哉!”
《國語辭典》:填塞  拼音:tián sè
1.充塞、填满。《魏书。卷九三。恩倖列传。赵脩》:「脩之葬父也,百僚自王公以下无不吊祭,酒犊祭奠之具,填塞门街。」《三国演义》第五○回:「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
2.堵塞。汉。班彪〈北征赋〉:「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
《骈字类编》:秋塞
唐 韦应物 西塞山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漢語大詞典》:护塞(護塞)
防守边塞。 唐 刘禹锡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诗:“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
谓护堤堵缺口。宋史·周莹传:“与 郝守濬 护塞 宋州 决 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