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5,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塞曲
杜塞
阨塞
汉塞
博塞
塞上翁
塞道
塞途
塞声
塞人
郁塞
郁塞
蒲塞
极塞
鸡塞
《漢語大詞典》:塞曲
边远地区的乐曲。 唐 杜甫 《夜闻觱篥》诗:“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嚮,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國語辭典》:杜塞  拼音:dù sè
杜绝。《书经。费誓》「杜乃擭」句下汉。孔安国。传:「擭,捕兽机楹,当杜塞之。」
《國語辭典》:阨塞  拼音:è sài
险要的地方。《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骈字类编》:汉塞(汉塞)
史记匈奴传单于既入汉塞未至马邑百馀里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怪之乃攻亭是时雁门尉史行徼见寇葆此亭知汉兵谋单于得欲杀之尉史乃告单于汉兵所居单于大惊曰吾固疑之乃引兵还
《漢語大詞典》:博塞
亦作“ 博簺 ”。 即六博、格五等博戏。管子·四称:“流於博塞,戏其工瞽。”庄子·骈拇:“问 穀 奚事,则博塞以游。” 成玄英 疏:“行五道而投琼(即骰子)曰博,不投琼曰塞。”新唐书·郁林王恪传:“坐与乳媪子博簺,罢都督,削封户三百。”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常梦锡 , 凤翔 人。 岐王 李茂贞 临镇,惟喜狗马博塞,驰逐声伎。”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今之所乐者,其业在博塞以为生。” 清 陈维嵩 《念奴娇·徐孚若招同诸子过饮余以怯酒先归赋此言谢》词:“华堂鲸吸,看羣公,轰饮投琼博簺。”
《漢語大詞典》:塞上翁
塞翁。 唐 高适 《金城北楼》诗:“垂竿已谢 磻溪 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唐 刘禹锡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文儒自袭胶西相,倚伏能齐塞上翁。”
《漢語大詞典》:塞道
边塞要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闕口有城,跨山结局,谓之 高闕戍 。自古迄今,常置重捍,以防塞道。”
《漢語大詞典》:塞途
堵塞道路。形容人多拥挤。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时民避乱,扶老携幼,塞涂而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京师是日,不但游人塞途,而四方全真道人,不期而集者不下数万。” 郭希仁 《从戎纪略》《钱君定三传》:“ 元 ( 杨调元 )归,权厝于 八仙庵 ,弔者塞途。”
《國語辭典》:塞声(塞聲)  拼音:sè shēng
一种辅音发音方法。发音时,发音器官受阻后紧闭,瞬间除阻,使气流自口中迸出所形成的声音,如国音中之ㄅ、ㄆ、ㄉ、ㄊ、ㄍ、ㄎ等。也称为「塞音」。
分類:塞外乐曲
《漢語大詞典》:塞人
指古代塞外的游牧民族。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二郎山 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漢語大詞典》:郁塞
郁闷,不舒畅。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我怀欝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臺。”欝,一本作“ 鬱 ”。
《國語辭典》:郁塞(鬱塞)  拼音:yù sè
郁结闭塞。
《漢語大詞典》:蒲塞
见“ 蒲簺 ”。
《漢語大詞典》:蒲簺
亦作“ 蒲塞 ”。 蒲,樗蒲。樗蒲和簺是古代的二种博戏。亦泛指博戏;赌博。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抃博蒲塞,会众之事。”新唐书·高适传:“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簺相娱乐。”
《漢語大詞典》:极塞(極塞)
边塞。 唐 罗邺 《长城》诗:“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辽史·地理志五:“ 天成县 ,本极塞之地。”
分類:边塞
《漢語大詞典》:鸡塞(雞塞)
见“ 鸡鹿塞 ”。
《國語辭典》:鸡鹿塞(雞鹿塞)  拼音:jī lù sài
地名。位于今蒙古境内磴口西北的哈萨格峡谷口。是古代贯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冲。也称为「鸡塞」。
分類: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