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3,分3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塞上
出塞
关塞
塞北
塞外
绝塞
紫塞
塞垣
塞鸿
边塞
塞雁
通塞
充塞
塞下
四塞
《漢語大詞典》:塞上
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 长城 内外。《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 胡 。” 唐 杜甫 《秋兴八首》诗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宋 曾巩 《西湖》诗之一:“塞上马归终反覆, 泰山 鴟饱正飞扬。”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自甲寅至今六十年,更无人谈及,并不晓塞上有此渠可漕矣。” 清 龚自珍 《夜坐》诗:“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霣少微星。” 康有为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 陕西 民歌《塞上要唱江南乐》:“随着歌声过 黄河 ,塞上要唱江南乐。”
《國語辭典》:出塞  拼音:chū sài
远出边塞。古称远适异国,或出征外夷为「出塞」。《史记。卷四。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唐。李白 太原早秋诗:「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分類:边塞
《國語辭典》:关塞(關塞)  拼音:guān sài
关口要塞,往来必经的要道。《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汝宽守关塞。」
《國語辭典》:塞北  拼音:sài běi
通称长城以北广大的乾燥地带。
《國語辭典》:塞外  拼音:sài wài
通称大陆地区长城以北的区域。《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其诸新降胡初在塞外,数为师子所驱掠,皆多怨之。」《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凉冬气劲,塞外草衰。」
《國語辭典》:绝塞(絕塞)  拼音:jué sài
1.极远的边塞。《商君书。战法》:「无敌深入,偕险绝塞。」唐。刘沧 咸阳怀古诗:「天空绝塞闻边雁,叶尽孤村见夜灯。」
2.横渡塞障。《战国策。东周策一》:「秦敢绝塞而伐韩者,信东周也。」
《國語辭典》:紫塞  拼音:zǐ sài
秦所筑长城之土皆紫色,故称长城为「紫塞」。《文选。鲍照。芜城赋》:「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明。陈与郊《文姬入塞》:「怎比著闭长门生绿苔,怎比著嫁穹庐啼紫塞。」
分類:北方边塞
《漢語大詞典》:塞垣
(1).本指 汉 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 长城 ;边关城墙。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 秦 筑长城, 汉 起塞垣,所以别外内异殊俗也。”文选·鲍照〈东武吟〉:“始随 张校尉 ,占募到 河 源;后逐 李轻车 ,追虏穷塞垣。” 张铣 注:“塞垣, 长城 也。” 金 元好问 《发南楼度雁门关》诗之二:“总为古来征戍苦,宿云常傍塞垣低。” 明 何景明 《陇右行送徐少参》:“ 陇右 地, 长安 西行一千里, 秦 日 长城 号塞垣, 汉 时故郡称 天水 。”
(2).指北方边境地带。 前蜀 韦庄 《送人游并汾》诗:“风雨萧萧欲暮秋,独携孤剑塞垣游。” 宋 张元干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两宫何处?塞垣祗隔 长江 ,唾壶空击悲歌缺。”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请於塞垣无事之时,抽调镇兵一枝两枝至京师,令大臣於教场閲视其果练与否而明詔严赏罚之。”
《漢語大詞典》:塞鸿(塞鴻)
(1).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唐 白居易 《赠江客》诗:“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2).相传 汉 苏武 被拘于 匈奴 ,曾借鸿雁传书;后又有 唐 王仙客 苍头 塞鸿 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羞衾凤空展,塞鸿难託,谁问潜宽旧带眼。念人似天远。” 明 张景《飞丸记·公馆言情》:“他那里迢递登山托採蝱,我这里冷落悲秋盼塞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笑曰:‘我世外人,不能为君塞鸿。’”
《國語辭典》:边塞(邊塞)  拼音:biān sài
边境关塞。《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看得杨化以边塞贫军,跋涉千里,银不满三两,于大郊辄起毒心。」
《漢語大詞典》:塞雁
亦作“ 塞鴈 ”。 塞鸿。 唐 杜甫 《登舟将适汉阳》诗:“塞雁与时集,檣乌终岁飞。” 元 萨都剌 《题扬州驿》诗:“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鴈一声霜满天。”《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在马上遥看山景,仰观天上,见空中数行塞鴈,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参见“ 塞鸿 ”。
《漢語大詞典》:塞鸿(塞鴻)
(1).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唐 白居易 《赠江客》诗:“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2).相传 汉 苏武 被拘于 匈奴 ,曾借鸿雁传书;后又有 唐 王仙客 苍头 塞鸿 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羞衾凤空展,塞鸿难託,谁问潜宽旧带眼。念人似天远。” 明 张景《飞丸记·公馆言情》:“他那里迢递登山托採蝱,我这里冷落悲秋盼塞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笑曰:‘我世外人,不能为君塞鸿。’”
《國語辭典》:通塞  拼音:tōng sè
境遇的通顺与滞塞。《北史。卷八一。儒林传上。孙惠蔚传》:「虽久滞小官,深体通塞,无孜孜之望,儒者以是尚焉。」唐。白居易〈祭微之文〉:「行止通塞,靡所不同。」
《國語辭典》:充塞  拼音:chōng sè
1.充满。《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今阴阳错缪,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三国演义》第六○回:「明公乃汉室宗亲,仁义充塞乎四海。」
2.堵塞。《孟子。滕文公下》:「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唐。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枯查卷拔树,礧磈共充塞。」
《漢語大詞典》:塞下
边塞附近。亦泛指北方边境地区。史记·高祖本纪:“ 卢綰 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其冬,来朝,奏曰:得益开田四千顷,则尽可以给塞下五城矣。” 明 刘绩 《征妇词》:“君为塞下土,妾作山头石。” 陈去病 《出塞望蒙古》诗:“兵增不征讨,苦哉塞下民。”
《國語辭典》:四塞  拼音:sì sài
1.四方藩卫的国家。《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
2.四境均有要塞、天险,比喻险固。《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
3.充塞四方。《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其夏,黄雾四塞终日。」《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旁魄四塞,云布雾散。」
4.四方蔽塞。宋。文天祥〈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