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重坎
易·坎:“习坎,重险也。” 高亨 注:“习,重也;坎,险也。”《坎》卦象为二坎相重,后遂以“重坎”喻指艰难险阻之境地。 唐 孟郊 《上达奚舍人》诗:“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漢語大詞典》:致极(致極)
达到极善美的境地。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天以四时之选与十二节相和而成岁,王以四时之选与十二臣相砥礪而致极。道必极于其所至,然后能得天地之美也。”
分類:境地
《漢語大詞典》:道境
指人各方面的修养所达到的境地。 清 陈确 《与吴仲木书》:“弟谓兄於诗文不必更求工妙,他日道境渊醇,则于诗文必有不求工而自工者。”
《國語辭典》:境域  拼音:jìng yù
疆界以内的地区。《后汉书。卷五八。虞诩传》:「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
《漢語大詞典》:中纳(中納)
宋 代募商人运粮秣至边境地区,以供军需,而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指定地点领取现金或盐茶等物,谓之“入中”,亦称“ 中纳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缮备》:“这盐呵,是银山雪障连天晃,海煎成夏草秋粮。平看取盐花灶场,儘支排中纳边商。”
《國語辭典》:胡蝶梦(胡蝶夢)  拼音:hú dié mèng
本指庄周梦见自己化身为蝴蝶的故事。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后借指幻梦。唐。崔涂〈春夕〉诗:「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也作「蝴蝶梦」。
《国语辞典》:险境(险境)  拼音:xiǎn jìng
危险的境地。如:「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他终于脱离险境。」
《漢語大詞典》:虎吻
老虎口。比喻极危险的境地。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 盗跖 窜躯于虎吻,穿窬先首于沟瀆,而暴虎冯河,愚敢之类,则能有之。”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寄身虎吻,危同朝露,而能抗节玉立,誓不降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易生避难》:“虎吻狼牙几陷矣,何期此地重相遇。”
《國語辭典》:处境(處境)  拼音:chǔ jìng
所处的情境。如:「处境窘迫」。
《漢語大詞典》:浸没
(1).淹没。朱子语类卷七一:“今泽水高涨,乃至浸没了木,是为大过。”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一:“是夜,天大雨,水暴涨,浸没其家三尺许。”
(2).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地或思想感情之中。 宋 秦醇 《谭意歌传》:“ 婉卿 日以百计诱之:以珠翠饰其首,轻暖披其体,甘鲜足其口,既久益勤,若慈母之待婴儿。辰夕浸没,则心自爱夺,情由利迁。” 应修人 《金宝塔银宝塔》:“一大半农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这时候正浸没在快乐的大海中。”
《漢語大詞典》:沸唇
翻唇。指居住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自金行不竞,天地板荡,左带沸脣,乘间电发。” 李善 注:“ 王元长 《劝给虏书启》曰:‘息沸脣於桑墟’然 齐 梁 之间,通以虏为沸脣也。” 唐 王维 《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今上合大道以抚荒外,振长策以驭宇内。故左言返踵、穿胸沸脣……骤输碧砮之贡。”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一朝沸脣动天地,蹛林毳幙长流离。”参阅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三。
《漢語大詞典》:造奇
谓臻于奇妙之境地。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 吴 运思造奇,下笔玄妙,旁及人物、佛像,远即不敢望 道子 ,近亦足力敌 松雪 。”
分類:奇妙境地
《漢語大詞典》:远界(遠界)
遥远的边境地区。后汉书·马援传:“ 援 奏言 西于县 户有三万二千,远界去庭千餘里,请分为 封溪 、 望海 二县,许之。”
《國語辭典》:火海  拼音:huǒ hǎi
形容火势猛烈且范围广大。《歧路灯》第一○五回:「臣夜谕两总兵以水师艨艟尾追,夜半抵山,照前燃放火箭,山上山下登时一片火海,寇贼茅棚席窝,一时俱焚。」
《漢語大詞典》:虎阱
捕虎的陷阱。比喻艰险的境地。 唐 李商隐 《商於新开路》诗:“六百 商於 路,崎嶇古共闻。蜂房春欲暮,虎穽日初曛。” 元 郝经 《原古上元学士》诗:“今乃得溟勃,问津有龟镜。挈我登龙门,綆我出虎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