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目的  拼音:mù dì
想要达到的目标。如:「人生以服务为目的。」
《漢語大詞典》:逸境
安乐闲适的境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赍文》:“虽迹混教途,而心标逸境。” 唐 王勃 《益州緜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实杳冥之祕诀,託幽深之逸境。”
《漢語大詞典》:奥阼
(1).礼记·仲尼燕居:“目巧之室则奥阼。”奥,室之西南隅;阼,堂之东阶。 陈澔 集说:“盖室之有奥,所以为尊者处;堂之有阼,所以为主人之位也。”后以“奥阼”指屋宇之内。 清 方苞 《读周官》:“运天下犹一身,视四海如奥阼,非圣人而能为此乎?”
(2).比喻道德学问等达到的精深境地。 宋 曾巩 《冬望》诗:“旁搜远探得户牖,入见奥阼何雄魁。” 清 魏源 《〈诗比兴笺〉序》:“古今诗境之奥阼,固有深微于可解不可解之际者乎!”
《國語辭典》:荼炭  拼音:tú tàn
比喻极痛苦。《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豺狼抗爪牙之毒,生人陷荼炭之艰。」也作「涂炭」。
分類:困苦境地
《漢語大詞典》:玄渊(玄淵)
(1).深渊。《楚辞·九章·惜往日》:“临 沅 湘 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窈若玄渊之万仞,则近不能以少多量焉。” 明 高叔嗣 《叙怀》诗:“升龙假玄渊,鸣凤託芳条。”
(2).指道德的深奥境地。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澡身玄渊,宅心道秘。” 刘良 注:“玄渊、道秘,皆道德深远之处。”
《漢語大詞典》:边图(邊圖)
边境地图。 明 张居正 《答总督魏确庵》:“承示边图,既详且覈,劻勷之略,於此亦微见其绪矣。”
《國語辭典》:赴险(赴險)  拼音:fù xiǎn
前往危险的地方。《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径峻赴险,越壑厉水。」《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赴险凌虚,猎捷相加。」
《漢語大詞典》:进境(進境)
(1).向前推进边境线;扩大疆域。汉书·严安传:“欲威海外,使 蒙恬 将兵以北攻彊 胡 ,辟地进境,戍於 北河 ,飞芻輓粟以随其后。”
(2).进步的境地。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你近日的功夫却大有进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少爷的文章进境,真是了不得!” 郭沫若 《今昔集·中国战时的文学与艺术》:“两者相得益彰,文学艺术便自然有一段的进境。”
《國語辭典》:受窘  拼音:shòu jiǒng
遭受或感到困窘。如:「他脸皮儿薄,别让他受窘。」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不争小人一个受苦,上辈古人,多有受窘的哩。」
《漢語大詞典》:边卫(邊衛)
亦作“邉卫”。 明 清 边境地区的卫所。明史·兵志二:“三年脱班,仍调边卫。” 明 何景明 《宁母朱太夫人状》:“ 永乐 间,从戎定邉卫,因家焉。”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五:“不依原伍因而纵令,在卫者指挥以下杖一百,各递降调边卫。”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鞫》:“或亦有致命伤痕者,发边卫充军。”
《漢語大詞典》:边司(邊司)
边境地区的官府。 北周 庾信 《移齐河阳执事文》:“想彼边司,已奉处分。”
《漢語大詞典》:边铺(邊鋪)
边境地区的驿站。 唐 王建 《送裴相公上太原》诗:“边铺警巡旗尽换,山城候馆壁重修。”
《漢語大詞典》:边带(邊帶)
(1).邻接,毗连。南齐书·州郡志下:“ 义熙 元年,冠军将军 刘毅 以为 夏口 二州之中,地居形要,控接 湘川 ,边带 溳 沔 ,请 并州 刺史 刘道规 镇 夏口 。”南史·范云传:“边带 蛮 俚 ,尤多盗贼,前内史皆以兵刃自卫。”
(2).边境地带。《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边带广途,讹言孔炽,毁立之易,过於转圆,若依旧制通敞,实允观听。”
《漢語大詞典》:饿乡(餓鄉)
(1).缺乏食物的贫困去处。 清 管同 《饿乡记》:“饿乡,天下之穷处也,其去 中国 不知几何里。” 瞿秋白 《饿乡纪程》绪言:“红艳艳光明鲜丽的所在--是你们罚疯子住的地方,这就当然是冰天雪窖飢寒交迫的去处(却还不十分酷虐),我且叫他‘饿乡’。”
(2).飢火中烧的境地。 清 蓝鼎元 《饿乡记》:“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 王 苏 二子之所未曾游也。”
《漢語大詞典》:烦城(煩城)
烦恼的境地。 唐 王勃 《游山庙序》:“事亲多衣食之虞,登朝有声利之迫;清识滞於烦城,仙骨摧於俗境。”
分類:烦恼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