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神道碑  拼音:shén dào bēi
墓道前用以记载死者生平的石碑,有时亦指碑上的文字。
《漢語大詞典》:碑颂(碑頌)
刻在墓碑上颂扬死者的文辞。后汉书·崔寔传:“初, 寔 父卒,剽卖田宅,起冢塋,立碑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马水:“﹝ 霍原 ﹞隐居 广阳山 ,教授数千人,为 王浚 所害。虽千古世悬,犹表二黌之称,既无碑颂,竟不知定谁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爰及近古,其言多伪,至於碑颂所勒,茅土定名,虚引他邦,冒为己邑。”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 史虚白 ﹞尝对客弈棋,旁令学徒四五辈,各秉纸笔,先定题目,或为书启表章,或诗赋碑颂,随口而书,握管者略不停缀,数食之閒,众製皆就。”
《漢語大詞典》:墓刻
指墓碑上的刻文。 宋 陆游 《跋诸晁书帖》:“而墓刻则 景遇先生 ( 晁説之 )所作。”
分類:墓碑刻文
《漢語大詞典》:志表(誌表)
墓表,墓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欲觅 九娘 之墓,则忘问誌表。及夜復往,则千坟纍纍,竟迷村路,叹恨而返。”
分類:墓表墓碑
《國語辭典》:曹娥碑  拼音:cáo é bēi
东汉孝女曹娥的墓碑。度尚立,邯郸淳作诔,称扬其孝行,今碑石已不存。现所传曹娥碑法帖,相传为晋王羲之所书。
《漢語大詞典》:幽文
(1).隐微玄奥的文辞。《旧唐书·隐逸传·王远知》:“非夫得祕诀於金坛,受幽文於玉笈者,其孰能与此乎!”
(2).墓碑铭文。 宋 曾巩 《知处州青田县朱君夫人戴氏墓志铭》:“卜壤之良,乃兆新堂,刻此幽文,美实长存。”
《漢語大詞典》:碑兽(碑獸)
墓碑及墓前石兽。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爽 参军 杨伟 为 爽 陈形势” 裴松之 注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今作宫室,斩伐生民墓上松柏,毁坏碑兽石柱,辜及亡人,伤孝子心,不可以为后世之法则。”
分類:墓碑
《国语辞典》:词无枝叶(词无枝叶)  拼音:cí wú zhī yè
形容文词精炼,不芜杂枝蔓。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皆理义撮要,词无枝叶。」
《漢語大詞典》:碑垄(碑壠)
坟茔及茔前墓碑。旧五代史·唐书·李敬义传:“ 敬义 以远祖 赵郡 ,见 鎔 ( 王鎔 )展维桑之敬。 鎔 遣判官 李翥 送《赞皇集》三卷,令謁前代碑壠,使还,归职 太原 。”
分類:坟茔墓碑
《國語辭典》:爨宝子碑(爨寶子碑)  拼音:cuàn bǎo zǐ bēi
东晋碑刻。碑额题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之墓」。大亨四年(西元405)立,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在云南南宁县(今曲靖县)南七十里扬旗田出土。书法质朴,体在隶、楷之间,可见汉字由隶书演变为正书过程中的一种风格。与南朝宋的爨龙颜碑并称为「二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