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9,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鬼打墙
墙阙
墙墙
墙基
墙合
墙卑
墙岸
墙压
诗墙
蛎粉墙
严墙
松墙
庭墙
紫墙
沙墙
《國語辭典》:鬼打墙(鬼打牆)  拼音:guǐ dǎ qiáng
1.明明知道出路,却始终在原地打转,走不出去,俗称为「鬼打墙」。
2.被物体挡住视线,看不见前方。《通俗常言疏證。鬼神。鬼打墙》引《虎囊弹剧》:「丑云:『卖酒呀,卖酒。』净上嗽介,丑云:『鬼打墙哉!』」
《高级汉语词典》:墙阙
院落;门庭
《韵府拾遗 阳韵》:墙墙(墙墙)
王涯诗:墙墙不断接宫城,金榜皆书殿院名。
《漢語大詞典》:墙基(牆基)
亦作“墻基”。 墙的基础。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三景:“舞台右翼为 卓 邸后部,一带粉墙,墙基比地平高可数尺。”
分類:基础三景
《漢語大詞典》:墙合(牆合)
即宫悬。《逸周书·大匡》:“国不乡射,乐不墙合,墙屋有补无作。” 朱右曾 校释引 卢文弨 曰:“墙合,即所谓宫悬是也。”详“ 宫县 ”。
分類:卢文弨
《漢語大詞典》:宫县(宫縣)
古代钟磬等乐器悬挂在架上,其形制因用乐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别。帝王悬挂四面,象征宫室四面的墙壁,故名“宫县”。县,“ 悬 ”的古字。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宫室,四面有墙,故谓之宫县。”宋书·乐志一:“ 大明 中,即以宫县合和《鞞》《拂》,节数虽会,虑乖雅体。”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浆酒藿肉独鄙夷,金奏宫县羞啽哢。” 谭献 《〈明诗录〉序》:“独其为诗,三百年间,作者蔚然云兴,噍杀淫哇之响,一见於 宣德 、 景泰 ,而玉振於 弘正 ,再出於 启禎 之间,而宫县之音不絶。”
《骈字类编》:墙卑(墙卑)
说苑:吾入其都,新室恶而故室美,新墙卑而故墙高,吾是以知其民力之屈也。
《漢語大詞典》:墙岸(牆岸)
堤岸。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根株盘结,沙石化为土壤,鬆脆变而坚凝,墙岸益坚,隄防愈固。”
分類:堤岸
《骈字类编》:墙压(墙压)
韩诗外传:何谓暴察之威?曰:礼乐则不修,分义则不明,举措则不时,爱利则不刑。然而其禁非也暴,其诛不服也繁。审其刑罚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闇,如雷击之,如墙压之。百姓劫则致畏,怠则傲上,执拘则聚,远闻则散。非劫之以刑势,振之以诛杀,则无以有其下。是暴察之威也。
《漢語大詞典》:诗墙(詩牆)
即诗壁。 明 李开先 《哀姜园》诗:“诗墙多剥落,石局半尘埃。”参见“ 诗壁 ”
《漢語大詞典》:诗壁(詩壁)
被诗人题上诗的墙壁,或专供诗人题诗的墙壁。 宋 王安石 《庚申正月游齐安有诗云水南水北重重柳壬戌正月再游》诗:“招提诗壁漫黄埃,忽忽笼纱两过梅。” 明 黄淳耀 《草萍驿有感》诗:“暗苔诗壁古,大树驛亭空。” 清 赵翼 《再到扬州游红桥》诗:“履綦有跡重移屐,诗壁无纱半没尘。”
《漢語大詞典》:蛎粉墙(蠣粉牆)
用蛎灰粉刷的墙。 清 姚燮 《洞仙歌·渌西楼后》词:“烟廊三五折,蠣粉墙迴,小竹疏花一帘抱。” 清 蒋敦复 《露华·苔痕用玉田体》词:“愁细碎,蜗涎砌断,蠣粉墙倾。”参见“ 蠣灰 ”。
分類:粉刷
《漢語大詞典》:蛎灰(蠣灰)
用牡蛎壳烧制成的灰。其功用与石灰相同。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蛎灰:“凡海滨石山傍水处,咸浪积压,生出蠣房, 闽 中曰蠔房……凡燔蠣灰者,执椎与凿,濡足取来,叠煤架火燔成。”
《漢語大詞典》:严墙(嚴牆)
高墙。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严墙三仞, 楼季 难之。”
分類:高墙
《漢語大詞典》:松墙(松墻)
指密植成行的松树。《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 春梅 ﹞刚转过松墻,只见书童儿在那里弄松虎儿。”
分類:成行松树
《骈字类编》:庭墙(庭墙)
左传: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骈字类编》:紫墙(紫墙)
云笈七签:回元变影,晚晖幽兰,覆我紫墙,藏我金城。
《国语辞典》:沙墙(沙墙)  拼音:shā qiáng
沙漠地区作战时,在防御阵地前方所填高的带状沙丘屏障,称为「沙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