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士大夫  拼音:shì dà fū
1.旧称在职居官的人。《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唐。韩愈 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军中的将士。旧时军职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将士。《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汉。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
3.士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南史。卷三六。列传。江夷》:「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国语辞典》:士大夫画(士大夫画)  拼音:shì dà fū huà
文人所绘的图,与民间、宫廷职业画工所画的不同。其特色是结合诗、书、画以表现文人的精神内涵。也称为「士夫画」。
《漢語大詞典》:封建士大夫
泛指封建时代的官僚阶层和士人。如:这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明,但思想深处的封建士大夫意识还是很浓厚的。
《分类字锦》:士大夫郡
水经志犍为武阳县故大夜郎国汉武帝开道置以为县太初四年益州刺史任安城武阳建元六年置光武谓之士大夫郡
分类:州郡
《國語辭典》:清流  拼音:qīng liú
1.清澈的水流。《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文选。左思。吴都赋》:「树以青槐,亘以绿水,玄荫耽耽,清流亹亹。」
2.比喻品性清高的名士。《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桓阶等传。评曰》:「陈群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故能令义士宗其风景,州闾归其清流。」
《國語辭典》:士夫  拼音:shì fū
1.年轻男子。《易经。大过卦》:「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
2.士大夫阶层的人。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内见谪于妻子,外蒙讥于士夫。」《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闻得众人有言,恐怕不稳,又去揭债,央本县显要士夫,写书嘱托知县相公。」
3.文人。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四:「近日士夫,争学杜诗,不知读书果曾破万卷乎?」
4.男子的通称。金。元好问〈聂孝女墓铭〉:「不于士夫,一女之畀。铭以表之。」
《漢語大詞典》:荐绅(侟紳)
缙绅。古代称官宦或士大夫。侟,通“ 搢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八·禅通纪二:“予悲夫求仙者之丧其欲也,故侟绅之学者毋谓太谩,将有嘿而识之者。”
《國語辭典》:衣冠  拼音:yī guān
1.衣服和帽子。《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儒林外史》第一回:「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后泛指衣著、穿戴。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2.代称仕宦显达、名门望族。如:「衣冠之族」。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3.借指文明礼教。如:「衣冠之俗」、「衣冠文物之邦」。
《國語辭典》:朋友  拼音:péng yǒu
友人的通称。《孟子。滕文公上》:「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文选。曹植。赠丁翼诗》:「我岂狎异人,朋友与我俱。」
《國語辭典》:缙绅(縉紳)  拼音:jìn shēn
1.古时官吏插笏于绅带间,故称仕宦为「缙绅」。《聊斋志异。卷二。巧娘》:「广东有缙绅傅氏,年六十馀。生一子,名廉。」也作「搢绅」。
2.称地方绅士。也作「搢绅」。
《漢語大詞典》:缙绅录(縉紳録)
旧时书坊刊印的全国职官录。亦省作“ 縉绅 ”。 清 李渔 《玉搔头·篾閧》:“从不曾听见这个官衔!我且问你:出在那一本《縉绅》上?”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柜上有人家寄的一部新《縉绅》卖。 牛浦 揭开一看,看见 淮安府 安东县 新补的知县 董瑛 ,字 彦芳 , 浙江 仁和人 。”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外吏则道府,京秩则部曹,多才多艺……此与职官表、缙绅录何异?”
《國語辭典》:士民  拼音:shì mín
1.人民、百姓。《战国策。秦策一》:「然而甲兵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2.读书人或学习道艺的人。《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國語辭典》:士人  拼音:shì rén
1.泛称研究学问或有学问的人。《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文选。范晔。宦者传论》:「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
2.男子的通称。
3.人民、百姓。《后汉书。卷七五。袁术传》:「今孤以土地之广,士人之众,欲徼福于齐桓,拟迹于高祖,可乎?」
《國語辭典》:士林  拼音:shì lín
1.泛指学界。《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唐。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诗:「出驯桑雉入朝簪,萧洒清名映士林。」
2.地名。位于台北市北方。区内学校林立,文风甚盛。以士林夜市闻名。
《漢語大詞典》:士林馆(士林館)
南朝 梁武帝 所立学馆名。梁书·武帝纪下:“丙辰,於宫城西立 士林馆 ,延集学者。”
《國語辭典》:不孝  拼音:bù xiào
1.对父母不尽子女应尽之道。如:「菽水之养比之忤逆不孝,犹胜百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赵聪杀贼可恕,不孝当诛!」
2.子居亲丧时,自称为不肖子。清初士大夫改称不孝。清。王应奎《柳南续笔。卷三。不肖子》:「今世人子,丧中用帖,称不肖子,近世士大夫,不明此意,凡中科甲,及仕宦中人,皆改称不孝,非俨然自谓胜其亲乎?」
《漢語大詞典》:士论(士論)
士大夫间的评论、舆论。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中:“ 张九成 字 子韶 ,官至侍郎,为世儒所屈指。在 道山 时,先公得游其门,号 横浦先生 ,好禪学,士论或以为不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