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77,分306页显示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88  89  90  91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吉士瞻(梁容 胡子 )
崔士和
刘杳(士深 )
刘吁(彦度 玄贞处士 )
刘歊(士光 贞节处士 )
崔士泰( 五等男 )
刘瑱(士温 )
张盾( 士宣 )
杨侃(士业 华阴伯、济北郡公、济北郡开国公 )
房士达( 武 )
大士傅弘(别称 傅大士、傅翕、傅弘、善慧大士 玄风 )
陆子彰(明远 士沈 文宣 )
王士良(君明 广昌郡公 )
薛孝通(士达 汾阴侯、蓝田县子 )
贾思同(士明、仕明 营陵县男 文献 )
吉士瞻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6 【介绍】: 南朝梁冯翊莲勺人,字梁容。少有志气,不事生业。梁武帝起兵,从讨王抚之等,以功除辅国将军,历巴东相、建平太守。天监二年,为直阁将军,历秦、梁二州刺史。后为太子右卫率,迁西阳、武昌太守。在郡清约,家无积蓄。卒谥胡子。
崔士和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6 【介绍】: 北魏清河东武城人。崔亮子。历司空主簿、通直郎。后从父征战,以军功为西道行台元修义左丞,行泾州事。萧宝夤在关中,高选僚佐,以为督府长史。义军莫折念生屡被击败,遣使诈降。宝夤以士和为陇右行台,入秦抚慰,为念生所杀。
刘杳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7—536 【介绍】: 南朝梁平原人,字士深。少好学,博览群书,博识强记。沈约、任昉等每有疑问或不知出处者,辄向杳请教。武帝天监中为宣惠豫章王行参军。大通初为步兵校尉。官至尚书左丞。撰《要雅》、《楚辞草木疏》、《古今四部书目》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8—518 【介绍】: 南朝梁平原人,字彦度。刘怀珍族孙。以孝友称,不娶不仕。兄为聘妻,闻而逃匿。州辟主簿,不就。善玄言,好佛典,与族兄刘歊等隐居,听讲于钟山诸寺,著鹿皮冠,被衲衣,游山泽。私谥玄贞处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8—519 【介绍】: 南朝梁平原人,字士光。博学有文才,不娶不仕,与族弟刘吁并隐居求志。武帝天监末著《革终论》。私谥贞节处士。
全梁文·卷五十七
熇字士光,峻族孙,不仕,谥曰贞节处士,有集八卷。
崔士泰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8 【介绍】: 北魏清河东武城人。崔士和弟。历官给事中、谏议大夫、司空司马。孝明帝末,任龙骧将军、征蛮别将。事平,以功赐爵五等男。孝庄帝建义初,尔朱荣在河阴杀丞相高阳王元雍以下二千余人,士泰亦遇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彭城人,字士温。刘绘弟。官至吏部郎,义兴太守。工文章、篆隶、丹青,尤善画妇人,与当时善画马者毛惠远并为当世第一。
张盾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循。南朝齐吴郡人,字士宣。张瑰子。为无锡令、湘东王记室,出监富阳令,以谨重称。死后,唯有酒米数瓮,文集并书千余卷。
杨侃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 【介绍】: 北魏恒农华阴人,字士业。杨播子。颇爱琴书。袭父爵华阴伯。初为汝南王元悦参军。孝庄帝建义初,官岐州刺史。永安二年,梁将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北返。孝庄帝渡黄河北走,以从驾功封济北郡公。参与杀尔朱荣。尔朱兆入洛,侃逃归华阴。后为尔朱天光诱杀。
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侃,字士业。椿兄播之子。熙平中,袭父爵华阴伯。历汝南王悦太尉、骑兵参军,杨州刺史长孙稚录事参军,进统军。又为叔父椿雍州录事参军,带长安令。寻除镇远将军、谏议大夫,为长孙稚行台左丞,转通直散骑常侍。建义初,为冠军将军、东雍州刺史。又除中散大夫,为都督镇潼关。还朝除右将军、岐州刺史。元颢内逼,行北中郎将。除镇军将军、度支尚书、兼给事黄门侍郎、敷西县开国公。加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进爵济北郡开国公。除侍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普泰元年,为尔朱天光所害。太昌初,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幽州刺史。
房士达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6—533 【介绍】: 北魏清河绎幕人。房士隆弟。起家济州左将军府仓曹参军。孝明帝孝昌中,乡人起事,士达率州人平定之。武泰初,拜平原太守。孝庄帝永安末,转济南太守。卒谥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7—569 【介绍】: 南朝陈僧。东阳乌伤人,名翕,一名弘,字玄风。年二十四,弃妻子,舍第宅,于松下建双林寺以居。习禅宗,精研释典,通晓经论。梁武帝中大通中迎入都,住同泰寺,迁钟山定林寺,从学者甚众。尝讲经于华林园之重云、寿光诸殿,屡现异相。入陈,宣帝时卒,徐陵为之撰碑。
全梁文·卷六十七
弘,一作翕,义乌县双林乡人,舍宅为寺,栖止终身,天监六年迎为讲师。
神僧传·卷第四
大士傅弘者。住东阳郡乌伤县双林寺。体权应道蹑嗣维摩。时或分身济度为任。依止双林导化法俗。或金色表于胸臆。异香流于掌内。或见身长丈馀臂过于膝。脚长二尺指长六寸。两目明亮重瞳外耀。色貌端峙有大人之相。梁孝武闻之延住建业。乃居钟山下定林寺。坐荫高松。卧依磐石。四澈六甸。天花甘露恒流于地。帝后于华林园重云殿开般若题。独设一榻拟与天旨对扬。及玉辇升殿而公晏然其坐。宪司讥问。但云法地无动。若动则一切不安。且知梁运将尽救悯兵灾。乃然臂为炬冀禳来祸。至陈大建元年夏中于本州。右胁而卧。奄就升遐。于时隆暑赫曦。而身体温暖色貌敷愉。光彩鲜洁香气充满。屈伸如恒。观者发心莫不惊叹。遂合殓于岩中。数旬之间香花散积。后忽失其所在。往者不见号慕转深。悲恋之声恸噎山谷。初大士在日常以经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阅。乃就山中建大层龛。一柱八面。实以诸经运行不碍。谓之轮藏。仍有愿言。登吾藏门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从劝世人。有发于菩提心者。能推轮藏。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今天下所建轮藏皆设大士像。实始于此。山有古松。大士曾于松间愿度众生。以斧为誓。至今松木斧痕犹在。其饲虎之馀饭弃掷林间。化而为石。青白错杂可作数珠。谓之饭石。至今长存。灵异之迹不可纪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当萧齐建武四年。丁丑五月八日。于婺州义乌县双林乡傅宣慈家示生。神光满室。厥相异常。稍长名翕字玄风。年十六纳刘氏妙光为室。产普建普成二子。时则梁之天监间也。年二十四。从其父渔于稽亭浦父有所获辄投之水中。父虽怒不恤也。世传以为愚。会有僧自天竺至。曰嵩头陀访之曰。我与汝同于毗婆尸佛所发愿。今兜率宫衣钵见在。何日当还。因与之临水而照。见大士之影。圆光宝盖炽然具足。士笑曰。众生未度。我何以乐此哉。因栖隐于松山绝顶。躬耕以赡。尝说偈曰。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或盗其所植物者。大士遇之。辄匿草中。投之筠笼使盛去。尽则偕众佣作夜则行道。释迦金粟定光三如来。相与周旋。一日入定。前有光作首楞严三昧字。大通二年。估卖妻子获钱五万。以设无遮大会。时有慧集法师闻法解悟。以大士为弥勒应身。大士恐其惑众遽呵止之。六年正月二十八日。遣弟子傅暀致书于梁高祖曰。双梼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欲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者。略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亡相为因。涅槃为果。其中善者。略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者。略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普今百姓。俱禀六斋。今闻皇帝崇法。欲伸论义。未遂襟怀。故遣弟子傅暀告白。暀因太乐令何昌投进。昌曰。慧约国师犹复置启。翕是国民又非长老。殊不谦卑。岂敢呈达。暀烧手御路以效诚恳。昌乃驰往同泰寺。询皓法师皓劝速呈。二月二十一日进书。帝览之。遽遣诏迎。既至。帝问。从来师事谁邪。曰从无所从。来无所来。师事亦尔。昭明太子问大士何不论义。曰菩萨所说。非长非短。而广非狭。非有边。非无边。如如正理。复有何言。帝又问。何为真谛。曰息而不灭。帝曰。若息而不灭。此则有色。有色故钝。若如是者。居士不免流俗。曰临财无苟得。临难无苟免。帝曰居士大识礼。曰一切诸法。不有不无。帝曰。谨受居士来旨。曰大千世界。所有色象。莫不归空。百川丛注。不过于海。无量妙法。不出真如。如来何故。于三界九十六道中。独超其最视一切众生。有若赤子。有若自身。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乐。帝默然。大士辞退。异日帝于寿光。殿请大士。讲金刚经。大士登座执拍板唱经成四十九颂。大同五年。奏舍宅于松山下。因双梼树而创寺。名曰双林。其树连理祥烟。周绕。有双鹤栖止。太清二年。大士誓不食。取佛生日焚身供养。至日白黑六十馀人。代不食。烧身三百人。刺心沥血和香。请大士住世。大士悯而从之。承圣三年。复舍家资为众生。供养三宝而说偈曰。倾舍为群品。奉供天中天。仰祈甘露雨。流澍普无边。陈天嘉二年。大士于松山顶绕连理树行道。七佛相随。释迦引前。维摩接后。唯释尊数顾共语。为我补处也。其山忽起黄云。盘旋。若盖。因号云黄山时有慧和法师不疾而终。嵩头陀于柯山灵岩寺入灭。大士悬知曰。嵩公兜率待我。决不可久留也。时四侧华木。方当秀实。欻然枯悴。太建元年己丑四月二十四日。示众曰。此身甚可厌恶。众苦所集。须慎三业。精勤六度。若坠地狱。卒难得脱。常须忏悔。又曰。吾去已。不得移寝床。七日有法猛上人持像及钟来。镇于此。弟子问灭后形体若为。曰山顶焚之。又问。不遂如何。曰慎勿棺敛。但垒甓作坛。移尸于上。屏风周绕。绛纱覆之。上建浮图。以弥勒像。处其下。又问诸佛涅槃时皆说功德。师之发迹可得闻乎。曰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若传普敏者。文殊也。慧集者观音也。何昌者阿难也。是皆同来赞助我者。故大品经曰。有菩萨从兜率来。诸根猛利。疾与般若相应。即吾身是也。言讫趺坐而终。寿七十有三。寻猛师果将到。织成弥勒像。及九乳钟留镇之。须臾不见。大士道具十馀事见在。晋天福九年甲辰六月十七日。钱王遣使发塔。取灵骨一十六片。紫金色及道具至府城南龙山建龙华寺寘之。仍以灵骨塑其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7—550 【介绍】: 北魏代人,字明远,本名士沈。陆昕之堂侄,嗣为昕之后。孝明帝正光中,累迁给事黄门侍郎。东魏时,拜卫将军,历颍、齐、徐等州刺史。后又行瀛、沧、冀、青州事。在州初以聚敛为事,晚节修改,崇好道术。官至中书监。谥文宣。
王士良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0—581 【介绍】: 北周太原晋阳人,字君明。仕北魏为殷州车骑府司马。入齐,累官豫州刺史。北周武帝保定中,宇文护东征,权景宣兵围豫州,士良举城降,授大将军、小司徒,封广昌郡公。寻除荆州总管,行荆州刺史。历鄜州、荆州。建德六年,授并州刺史,加上大将军。
薛孝通 朝代:北魏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0 【介绍】: 北魏末河东汾阴人,字士达。薛聪子。博学有俊才,萧宝夤引为参骠骑大将军府事。后托故归。元颢引兵入洛,率亲近与河东太守婴城固守。助尔朱天光定关中,有功,赐爵汾阴侯。孝庄帝卒,参议立节闵帝,内典机密,外参朝政,为帝信重。高欢起兵河朔,欲据关中以拒,未果。孝武帝太昌元年入朝被留,任中书侍郎,永熙三年出为常山太守。北魏分裂,被高欢所拘,欢重其才,赦之。
全后魏文·卷三十六
孝通字士达,真度族曾孙。正光中,萧宝夤引为骠骑府参军,后去职。永安中,除员外散骑侍郎,氽朱天光表为行台郎中,赐爵汾阴侯。普泰初,拜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封蓝田县子。迁中书郎,出为贺拔岳行台右丞。太昌初入朝,除中书侍郎。永熙末,为常山太守。兴和二年,卒于邺。武平初,赠郑州刺史。西魏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青州刺史。
贾思同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0 【介绍】: 北魏齐郡益都人,字士明,一作仕明。贾思伯弟。雅好经史。释褐彭城王国侍郎,累官襄州刺史。虽无明察之誉,百姓安之。以不附元颢,孝庄帝返宫,封营陵县男,除给事黄门侍郎。后为侍讲,授《杜氏春秋》,东魏孝静帝时官至侍中,卒谥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