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威风(威風)  拼音:wēi fēng
煊赫的气势。《西游记》第二八回:「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当小可的;若不做个威风,他怎肯降服哩?」《老残游记》第七回:「那多馀的五六个人,为的是本县轿子前头摆摆威风。」
《國語辭典》:掀天  拼音:xiān tiān
1.高耸得如与天相接。比喻高度极高。唐。白居易 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2.比喻声势盛大惊人。唐。齐己 赠琴客诗:「此境此身谁更爱,掀天羯鼓满长安。」《儿女英雄传》第一二回:「此番为我出来,这是天理人情,无所为错;况又受了这场掀天风浪,难道我还责备你的举动?」
分類:言声声势
《國語辭典》:威震  拼音:wēi zhèn
力道和气势足以震动他人。如:「他当年凭这套拳法威震八方。」《汉书。卷三四。韩彭英卢吴传。韩信》:「名闻海内,威震诸侯。」
《國語辭典》:运动(運動)  拼音:yùn dòng
1.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如:「板块运动」、「造陆运动」。
2.指人或动物活动。如:「变形虫是以伪足来运动及捕食。」清。徐珂《清稗类钞。风俗类。大埔妇女之勤俭》:「今姑举广东大埔一邑妇女之特点言之,则因向不缠足,身体硕健,而运动自由,且无施脂粉及插花朵者。」
3.各种锻鍊身体、增加体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如:「运动选手」、「平衡木运动」。
4.社会中有目的、有组织而规模较大的群众活动。如:「女权运动」、「白话文运动」。
5.因某种目的而奔走游说。《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不过经费无多,馆况是不见得很佳的,你愿意谋事,我就替你去运动起来。」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陈老三劫某藩司》:「鄂人某宦川中,运动某权贵,得调江宁藩司。」
《國語辭典》:运动(運動)  拼音:yùn dong
游说他人或奔走钻营以求达到某种目的。《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二人约定了,只待慕政回来,故意谈些东洋的好处,来运动他。」
《國語辭典》:军威(軍威)  拼音:jūn wēi
军令的威严或指军队的士气。《三国演义》第一七回:「操掣剑亲斩于城下,遂自下马接土填坑。于是大小将士无不向前,军威大振。」
《漢語大詞典》:风威(風威)
(1).风的威力。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唐 杜甫 《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清 顾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韵》:“不出风威灭,无营日影徐。”
(2).指风发出威力。 清 季开生 《十月初六发榆中抵鱼河驿》诗:“振野凉风扑马飞,孟冬絶塞已风威。”
(3).指教育风化的声势、威力。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在 温 三年,迁 兗州 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宋 苏舜钦 《送杜密学赴并州》诗:“惠爱留 关 辅,风威入塞垣。”《好逑传》第十回:“老恩臺大人,风威霜厉,远邇肃然,治晚生怎敢以私相干?”
(4).威势。南齐书·薛渊戴僧静等传论:“观兹猛毅,藉以风威,未必投车挟舟,然后胜敌。”
(5).犹威仪。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精神顿生:“帝见 张九龄 风威秀整,异於众僚。”
《國語辭典》:气焰(氣焰)  拼音:qì yàn
原指开始燃烧,尚未成势的火焰。常用以比喻人或其他事物的威势、声势。《左传。庄公十四年》:「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文明小史》第四八回:「自己实在不及他,气焰亦登时矮了半截。」
《國語辭典》:声容(聲容)  拼音:shēng róng
1.声音与容仪。《宋史。卷一三九。乐志十四》:「声容孔昭,中外悦喜。」宋。苏轼〈次韵答顿起〉诗二首之一:「相逢应觉声容似,欲笑先惊岁月奔。」
2.声名、美名。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
《国语辞典》:震天  拼音:zhèn tiān
形容声势强大壮盛,可以撼动天。《三国演义》第八回:「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慄失箸。」《红楼梦》第六四回:「只听见里面哭声震天。」
《漢語大詞典》:盖地(蓋地)
覆盖大地。形容数量多或声势大。《水浒传》第八三回:“远远望见 辽 兵盖地而来,黑洞洞地遮天蔽地,都是皂雕旗。”《快心编二集》第一回:“阵后 许 曹 二将,也催动人马,盖地杀来,其势如潮似浪,直涌过去。”
《國語辭典》:辉赫(輝赫)  拼音:huī hè
显赫、著名。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十九授校书,二十声辉赫。」
《國語辭典》:宏壮(宏壯)  拼音:hóng zhuàng
规模伟大、雄壮。《文选。潘岳。西征赋》:「蹈秦郊而始辟,豁爽垲以宏壮。」《红楼梦》第八○回:「这天齐庙本系前代所修,极其宏壮。」
《漢語大詞典》:张吾军(張吾軍)
谓壮大自己的声势。语出左传·桓公六年:“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诗成使之写,亦足张吾军。” 元 薛昂夫 《阳春曲》之二:“耐惊耐怕黄虀瓮,长满长乾老酒盆,一贫儘可张吾军。”
《國語辭典》:张目(張目)  拼音:zhāng mù
1.睁大眼睛,怒目而视。《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曹操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馀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
2.因言行受他人赞同而声势更壮。
《國語辭典》:声威(聲威)  拼音:shēng wēi
名声威望。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也作「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