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1,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下一页
张声训( 声恒 )
程泽霈(字 声之 号 玉云 )
翁同龢(字 叔平、声甫 号 瓶庵居士、松禅、瓶庐、人称翁帝师、翁师傅 文恭 )
钟骏声(字 亦溪 号 雨辰 )
吴树声(字 鼎堂 )
李平先(字 祖一 号 梅村、声庵 )
王声溢(字 东崖 )
张曾镛(字 声斋 号 仲声、序东 )
郑振声
刘声骏(字 子和 )
秦树声(字 宥横、晦鸣 号 乖庵 )
陈遹声(字 蓉曙、骏公 号 悔门 )
潘飞声(字 兰史 号 剑士、心兰、老兰、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 )
夏声乔
其它辞典(续上)
张树声(字 振轩 靖达 )张声训( 声恒 )
程泽霈(字 声之 号 玉云 )
翁同龢(字 叔平、声甫 号 瓶庵居士、松禅、瓶庐、人称翁帝师、翁师傅 文恭 )
钟骏声(字 亦溪 号 雨辰 )
吴树声(字 鼎堂 )
李平先(字 祖一 号 梅村、声庵 )
王声溢(字 东崖 )
张曾镛(字 声斋 号 仲声、序东 )
郑振声
刘声骏(字 子和 )
秦树声(字 宥横、晦鸣 号 乖庵 )
陈遹声(字 蓉曙、骏公 号 悔门 )
潘飞声(字 兰史 号 剑士、心兰、老兰、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 )
夏声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4—1884 【介绍】: 清安徽合肥人,字振轩。张树珊兄。咸丰间,以廪生办团练,与太平军为敌。同治间,领淮军从李鸿章,转战江苏、浙江。后历官漕运总督、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光绪间任两广总督,并一度署直隶总督。中法战争爆发后,命赴广东治军防海,不久病死。谥靖达。人物简介
张树声,字振轩,合肥人,咸丰诸生,同治时率树军平吴平捻以功历官徐海道等,卒于任,谥靖达,有杂著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桂阳州人,后改名声恒。咸丰六年,募乡兵百人,从王鑫镇压太平军,升至都司。后隶胡林翼、左宗棠。以武官受人轻视,愤而入赀为府同知,官至道员。
人物简介
维基
程泽霈(1837年10月31日—1886年),字声之,号玉云,行三,道光丁酉年十月初三日(1837年10月31日)生。四川省重庆府綦江县思里德盛场人,民籍,增生。同治十年散馆,以部属用。咸丰九年己未恩科本省乡试中式第30名,覆试二等第18名,会试中式第101名,覆第一等第10名,殿试二甲104名,朝考二等第45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4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翁心存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同光两朝皆为帝师。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和议起,力争改约稿。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卒于家。宣统元年复原官。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五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又号松禅,常熟人。咸丰丙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恭。有《瓶庐诗稿》。词学图录
翁同龢(1830-1904) 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庐、松禅。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授修撰。历官中允、内阁学士、刑部与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与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户部尚书领协办大学士。以主变法革职回籍。宣统间追谥文恭。诗长于七绝,多托兴萧寥之作。词风类诗。有《瓶庐诗钞》、《瓶庐文钞》、《瓶庐词钞》。维基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人称翁帝师、翁师傅,江苏常熟人,清末大臣、书法家、状元。官至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两代帝师。翁同龢幼年时的国学教育系由其母亲与姐姐教导完成。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参加科举得恩贡,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中举,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陕西学政,因病回京。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发现诸多疑窦,同治帝下令重审此案,其中涉及“两湖派”与“江浙派”的权力斗争。光绪元年(1875年),翁同龢署刑部右侍郎。次年四月,慈禧太后命教授光绪帝读书。不久,迁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晋都察院左都御史。历任刑部、工部尚书。光绪五年十一月,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通商十八条,六年八月十八日,翁同龢等人在养心殿面对两宫皇太后,翁认为伊犁可以割走,但十八条不能应允,特别是在西安、汉中设立通商口岸以及在松花江上行船等两条不可许。光绪八年(1882年),充任军机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中,主张进兵结合谈判,不可一味依仗刘永福之黑旗军。不久,罢直军机。历加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紫缰。翁同龢因曾国藩及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因而终身与李鸿章有私怨。翁同龢对于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推行的洋务运动颇为排斥,对于该运动也有所批评,并影响往后光绪帝亲政后的举措。任户部尚书期间,处处以反腐等各理由刁难北洋水师,光绪十七年,暂停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两年。当时有一副讥讽对联描写二人无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的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的翁同龢。李翁二人的恩怨间接导致日后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任军机大臣,深得光绪帝信任。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次年,清军战败,中日和议期间,翁同龢与李鸿藻极力反对割地,指出:「宁增赔款,必不可割地。」又联合俄、英、德三国谋阻割地,最终情势无法挽回。次年,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开始后,6月15日,翁同龢突然遭光绪帝将其开缺回籍。传统说法认为翁支持维新变法,推荐康有为,拟定并颁发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明定国是诏》,故遭到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之名加以罢黜;另外一个说法,则是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在于翁同龢对于北洋舰队的武器更新百般刁难所致,有次恭亲王奕䜣病重,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前往探望,光绪皇帝曾询问恭亲王奕䜣翁同龢是否值得重用,恭亲王奕䜣对光绪帝表达反对意见,最后光绪皇帝在与慈禧讨论后决定忍痛罢黜翁同龢。戊戌政变后又遭严厉斥责,将其罢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抚翁曾桂署中暂住,然后回常熟故乡。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故乡。死后康有为誉之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然而,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说道:「那拉氏(慈禧太后)忽将出一朱谕,强令皇上宣布。…皇上见此诏,战栗变色,无可如何。此朱谕实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闻系出于荣禄私人李盛铎所拟云。翁同龢一去,皇上之股肱顿失,然后可以为所欲为也。」可见罢黜翁同龢的诏书,为「荣禄私人」李盛铎所草拟。但是康有为在《自编年谱》却记载翁同龢被罢前夕,康有为「为御史李盛铎草译书、游历及明赏罚、辨新旧摺,李上之。」可见康有为替李盛铎草拟之「明赏罚、辨新旧」的奏摺,即是弹劾翁同龢的奏摺,将翁同龢视为「旧」而加之以「罚」。变法派领袖康有为竟然帮「荣禄私人」李盛铎草拟奏摺,岂非怪事?因此,李盛铎不但非「荣禄私人」,而且可能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与拟稿之下,上书弹劾翁同龢。翁同龢的被罢,不是「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而是康有为「除旧布新」的结果。宣统元年(1909年),翁同龢获得官方「平反」,追复官衔,并追加谥号为文恭。著作有《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七
钟骏声,字亦溪,号雨辰,仁和人。咸丰庚申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历官侍读学士。有《养自然斋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3 【介绍】: 清云南保山人,字鼎堂。道光二十四年举人,以知县分发山东,摄沂水县事,著《沂水桑麻话》、《备蝗略》等书,为民谋者甚至。精小学,有《六书微》、《歌麻古韵考》、《鼎堂金石录》等。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平先(1837年—?年),字祖一,号梅村,一号声庵,行一又行二。四川省重庆府永川县邑南老乐乡人,民籍。曾祖世辅,祖泽洪、父继渊,母谢氏;本生曾祖光普,祖钦、父逢泰,母尹氏;妻彭氏,子维驹。* 同治三年甲子科本省乡试中式第108名,会试中式第170名,殿试三甲95名,钦点主事,签分兵部武库司。* 光绪二年加同知衔,任广东省连州直隶州阳山县知县。* 连州直隶州知州。* 万州知州。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声溢({1843年——1933年}}),字东崖,山东招远黄土崖村人。清朝进士、政治人物。咸丰11年(1861年)副贡;光绪15年(1889),乡试中举,光绪26年担任章丘县教谕,曾在左宝贵幕下供事。光绪二十九年,登进士三甲第165名,授四川荣昌知县。清末民国初期,在家设私塾教授弟子,人称“东崖夫子”。有子王中荃宣统3年任成都审判庭长,娶牟擢之女。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曾镛,字声斋,号仲声,一号序东,直隶省天津府南皮县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维基
郑振声,安徽省徽州府婺源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13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声骏(1856年—1941年),字子和,山西盂县内庙巷人,清朝官员,同进士出身。光绪八年,中举;后参加公车上书,光绪二十四年登进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次年出任河南虞城县知县,后辞职归乡。民国初年,担任孟县女子高小校长,后升任上社税务局局长,修《孟县县志》。日军进佔孟县后不再出仕。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五
秦树声,字宥横,一字晦鸣,号乖庵,固始人。光绪丙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召试经济特科,历官广东提学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五
陈遹声,字蓉曙,诸暨人。光绪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四川川东道。有《畸园老人诗集》。维基
陈遹声,字蓉曙、骏公,号悔门,浙江省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省诸暨县)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潘飞声(1858-1934) 字剑士,号兰史。番禺(今广州)人。清贡生。早年随洪钧出使德国,入柏林大学讲授中国语言文学。归国,保举知县,改授国子监典籍,荐举经济特科,皆不就。寓居香港,为报刊撰稿。入民国,寓居沪上。诗文词并工,为南社社员,与高旭、俞锷、傅专并称"南社四剑"。其诗清响可听,雄秀并具。词极婀娜之致。有《说剑堂集》、《在山泉诗话》。词在集中,名《海山词》、《花语词》、《珠江低唱长相思词》。全台诗
潘飞声(?~?),字兰史,广东番禺人〖参考林鹤年《福雅堂诗钞》题词;又王松《友竹行窝遗稿》附《哀挽录》,注明潘氏里籍为「上海」,姑存疑。〗。生平不详。(杨永智撰)人物简介
1858-1934,字兰史,广州市番禺人。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斋名剪淞阁、室名水晶庵、崇兰精舍、禅定室等,祖籍福建省人,先祖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广东经商,遂落籍于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香港《华字日报》、《实报》主笔,南社成员。长于诗词书画,善行书,苍秀遒劲,善画折枝花卉。诗笔雄丽,时有奇气,广东美术史上关健人物,与罗瘿公、曾刚甫、黄晦闻、黄公度、胡展堂并称为“近代岭南六大家”。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海山词·序
岁在戊子,蒙方傍星轺,涉欧海。役形竿牍,息影衙斋。閒抽青琴,同调斯䍐。仰视白日,异域可悲。歌敕勒以苍凉,唱河干而僾悒。孤欢易坠,一稔有奇。则有潘君兰史者,莹鉴月皎,才锋雷鸣。吞篆妙龄,噪名宙合,毡裘绝域,雁贽远遗。乃浮博望之槎,高设马融之帐。碧瞳黄发,羌北面以从风;白狄红番,沐东溟之化雨。客居清暇,与我周旋。家世河阳,种桃满县;行歌海国,掷果盈车。授简援毫,排寒送暑。堂名说剑,催诗刻烛之雄;室号相思,补屋牵罗之趣。语多隽逸,目无浅营。近复出海山词一集见示,蘤辞焰发,琚谈色飞。玉田之疏,梦窗之密,柳永长亭之雨,髯苏大江之浪。包罗胸襟,奔赴腕底。间或惆怅明珰,流连翠被,指楼头之盼盼,索纸上之真真。搴杜芳洲,纫兰空谷,寤寐所接,髣髴其人。因而妙语珠穿,纨情绮合。美人香草,一例寓言;佛子秋波,三生禅悟。翳不乖乎宗旨,实连犿以无伤。使君不凡,吾党心折。时则青女晨妒,素妃夜愁。南窗偶开,北风如刺。拥衾不寐,阁笔欲焚。万感无聊,一杯独酌。纵览宏制,不期块垒之消;附缀刍言,请待国门之𡩡。光绪十四年冬十有二月,宁乡陶森甲矩林序于德意志拍尔陵使署之西楼。 予使太西,始识兰史于百林。年少翩翩,盛名鼎鼎。携镂玉雕琼之笔,作栈山航海之游。草草光阴,流连三载;花花世界,邂逅群仙。汇其诗词,分为两集。独开生面,妙写丽情。盖古来才人未有远游此地者,才人来百林自兰史始。读者艳其才,并艳其遇矣。上海姚文栋。 大词哀感顽艳,凄入心脾。所恨者厚尘务坌涌,不能以师事之。奈何。赐题画芙蓉一阕,尤洽鄙怀,意外之意,日来闷甚。正拟把酒朗诵数过,藉遣天涯幽绪耳。兀鲁特部落承厚。 海西万里外,不闻此调如广陵散矣。今读此编,激越清泠,纯乎天响,如鼓成连琴于山海间。令我移情久也。戊子冬月张德彝拜识于柏林行馆。 此卷词清旷瑰丽,以冰雪之笔,写海山之景。琼岛瑶台,隐现纸上,令人目迷五色。古来词家所未有也。日本井上哲拜读拜服。 题词 满洲桂林竹君 草窗风调梦窗词。情是三生杜牧之。如此华年如此笔,却来海外画蛾眉。 新声传写遍蛮笺。镂玉镌琼字字妍。记唱寿楼春一曲,万花低首拜词仙。 虞美人 满洲承厚敦伯 庾郎才调江郎笔。来继金荃集。新声传诵到欧西。处处冰弦檀板唱君词。 多情小杜伤春惯。又感秋无限。漫夸薄倖遍扬州。千载天涯一样说风流。 又 离情每被柔情扰。梦影愁多少。三生绮债几时休。流水落花风雨一天愁。 琵琶谁诉飘零客。旧曲翻新拍。相逢海国久知君。可许卢仝从此拜韩门。 日本金井雄飞卿 此乡未合老温柔。细按红牙教莫愁。却笑腰缠无十万,年年骑鹤上扬州。 尊前休唱雨淋铃。旧曲天涯只怕听。为问珠江今夜月,水天閒话付樵青。 不卷重帘夜听潮。绿天风雨太无聊。寒灯水阁潇潇夕,只有琴娘伴寂寥。 歌舞欧西眼易青。冶游休说似浮萍。洋琴试按衷情曲,帘外蛮花解笑听。 风流家世是潘郎。几度金针绣锦鸯。遮莫上人嗔破戒,海山新曲又催妆。 扶桑有客识才名。同是江湖载酒行。剩得閒情一枝笔,也题黄绢拜先生。 日本井上哲君迪 黄河词调世争传。玉貌风尘尚少年。爱向海山题艳曲,细腰人拜杜樊川。 蛮娘能唱浪淘沙。合写羁愁付琵琶。一样伤春感零落,为君重诉二桥花(日本新桥柳桥花月为东京之冠。)。花语词·序
兰史大兄三世词宗,一家韵事。宫商绳武,研祖砚以雕琼;律吕承欢,读父书而戛玉。命小红以低唱,我欲吹箫;浮大白而高歌,卿当按拍。况复六家之后,顾曲寥寥;五岭以南,知音落落。沈只陀之金缕,刬袜未前;陈虞苑之铜琶,横刀而去。君则河满一声,阳关三叠。数楼台于南国,不少钟情;问松柏于西陵,偏多寄慨。何止盈盈秋水,破粉成痕;淡淡春山,结眉表色也哉。于时花坞香浓,珠江月皎。船船绮席,绿熊则坐子樽前;处处晶窗,金凤则挂臣冠上。鸳鸯沙实冶游之地,杨柳岸有酒醒之时。可无小令追欢,新声填恨,播诸乐府,度以名倡者乎。爰制金荃,更抛红豆。拍遍王郎摺叠之扇,薰满卢家苏合之香。一卷乌丝,应付当筵部伎;两行红粉,如调上苑春莺。仆向工愁,不禁命酒;君犹摘艳,或妒搓酥。岂曰销魂,直令神往已。光绪癸未中和节,西园种菜叟萧𦥍常。珠江低唱·序
兰史夙承家学,后来诗人罕见伦比。又擅倚声,癖爱拙词。属书册上,摘录数首,即希伯正。光绪己卯九月陈良玉。 尝与兰甫、朗山论吾粤词家,自吴石华后继者绝鲜。兰史年少好学,以精妙之思,运英隽之才,发为倚声,绮艳中时露奇矫之气,屡为兰甫、朗山所赏。岭表词坛洵堪独秀矣。余少喜填词,老而荒废。今睹是编,不无自愧,益当自勉也。光绪乙酉十月尺冈归樵陈璞书于息园。 兰史大兄足下,前月由都抵家,奉惠书垂念,拳拳心感,曷既久不晤,驰系维劳。昨在星堂处读近作诗词,深叹其工,词尤属必传之作。兹谨呈诗笺,求赐题秋琴图、桐院读画图诗。如命书缴雪鸿图,忘置行箧,当与樱花图诗同书再呈也。十载交游,相知最深,况吾兄英年俊才,尤所钦佩,安能无言。容搜索呈诸大教耳。汉阳嘉洗、兰亭砚,皆稀世之宝,欲作一诗,附之以传,特恐才力薄弱,不能称此好题目也。敬颂吟安,欲言不尽。愚弟黄绍昌顿首。长相思词·题辞
蝶恋花 满洲承厚伯纯 孤馆红芳空问影。天上人间,此恨何时醒。花语兰衾愁记省。离乡为觅忘忧境。 到底江湖风雪冷。冷入琴弦,怨轸休重整。读罢君词心自警。天涯共是多愁命。
人物简介
维基
夏声乔,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51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