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返生香
传说中能令死人复活的一种香。太平御览卷九五二引十洲记:“ 聚窟洲 中,申未地上,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而华叶香闻数百里,名为返魂树。於玉釜中煮取汁,如黑粘,名之为返生香。香气闻数百里,死尸在地,闻气乃活。” 吴梅 《读尤西堂钧天乐乐府》诗:“千古蛾眉同一哭,《还魂记》与返生香。”
分類:死人复活
《國語辭典》:还阳(還陽)  拼音:huán yáng
人死后又返回阳间,指死而复活。《西游记》第一一回:「今日既有书来,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老残游记二编》第九回:「我目下也是个鬼,同你一样,我如何能还阳呢?」
《國語辭典》:不死草  拼音:bù sǐ cǎo
神话传说中可让人起死回生的草。《艺文类聚。卷九六。鳞介上。龙》:「神惧,以刃自贯其心而死,禹哀之,痤以不死草,皆生。」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漢語大詞典》:还魂草(還魂草)
(1).传说中的仙草。可使死者复活。 巴金 《还魂草》:“在那个时候据说有这样的一种还魂草,人把它捣碎放在死人口里,可以使死了的人复活。”
(2).卷柏的别名。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第二集。
《漢語大詞典》:起尸(起屍)
亦作“ 起尸 ”。
(1).使死人复活。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今欲导足下以卫生之秘术,怡神之妙道,譬愈我於沉疴,若起尸於仙草。”参见“ 起死 ”。
(2).起出尸首。《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又发牌捕衙在 红花场 起尸。”《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押赴后园,起尸相验。”
(3).为搬动尸首。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到得明日下棺之时,动手起尸,两个尸骸仍旧多是侧眠着。”
《漢語大詞典》:起死
使死人复活。 唐 裴铏 《传奇·张无颇》:“某有玉龙膏一盒子,不惟还魂起死,因此亦遇名姝。” 宋 杨万里 《罢丞零陵忽病伤寒谒医两旬如负担者日远日重改谒唐医公亮九日而无病矣谢以长句》:“探囊起死无德色,掉臂不为曳裾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我术浅,诚不能起死。”
《漢語大詞典》:反生香
古代传说可使死人复活的一种香。
分類:死人复活
《漢語大詞典》:稣活(穌活)
苏醒复活。法苑珠林卷十二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泰 年三十五时,尝卒心痛,须臾而死……留尸十日,平旦喉中有声如雨,俄而穌活。”
分類:苏醒复活
《国语辞典》:生枯起朽  拼音:shēng kū qǐ xiǔ
使枯萎腐朽之物,重新回生复活。即起死回生。如:「世上没有生枯起朽、长生不老之药。」晋。葛洪《神仙传》卷九:「肉人无知,积劫厚,幸谬见哀湣,犹如剖棺布气,生枯起朽,但见臭秽顽弊,不任驱使。」
《国语辞典》:波里尼西亚(波里尼西亚)  拼音:bō lǐ ní xī yà
Polynesia
群岛名。属大洋洲,位于太平洋中部,美国夏威夷州以北、纽西兰以南和复活岛以东的三角形范围,包括经度一百八十度以东的各岛。陆地总面积逾二十九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是珊瑚岛,少数是火山岛。其中以夏威夷群岛、萨摩亚群岛和社会群岛最为重要。属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也译作「玻里尼西亚」。
《國語辭典》:复活节(復活節)  拼音:fù huó jié
基督教节日。主要为纪念耶稣复活事迹,约在每年春分后第一次月圆之后的星期日举行。据说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复活后四十日升天。
《漢語大詞典》:还魂丹(還魂丹)
传说中的能使死人复活的仙丹,亦借指能医治重危病人的良药。《西游记》第三九回:“﹝ 老君 ﹞即命仙童叫回来道:‘你这猴子,手脚不稳,我把这还魂丹送你一丸罢。’”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回生》:“且在这牡丹亭内进还魂丹,秀才剪襠。”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鲍琳娘》:“此间有 鲍琳娘 者,神医也,囊中具有返生香,还魂丹,起死人而肉白骨。”
《國語辭典》:起死回生  拼音:qǐ sǐ huí shēng
1.将濒临死亡的人救活。比喻医术高明。《西游记》第二六回:「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法,管教医得他树活。」也作「回生起死」。
2.比喻能力超群,可将毫无希望的情势扭转过来。如:「这家公司亏空累累,除非有起死回生之术,否则是垮定了。」
《國語辭典》:尸变(屍變)  拼音:shī biàn
死尸无故自动而起。
《漢語大詞典》:却死香(卻死香)
亦作“却死香”。 古代传说的一种香,能使死者复活。海内十洲记·聚窟洲:“﹝却死香﹞香气闻数百里,死者在地,闻香气乃却活,不復亡也;以香薰死人,更加神验。” 唐 李商隐 《寓怀》:“草为迴生种,香缘却死薰。”
分類:死者复活
《國語辭典》:借尸还魂(借屍還魂)  拼音:jiè shī huán hún
世俗的传说及小说中的说法,指人死后灵魂附著于他人尸体而复活。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您众人听著,这的是李屠的尸首,岳寿的魂灵,我著他借尸还魂来。」亦用以比喻已消失或式微的事物,假借别的名义,以新姿态出现。如:「原本已被否决掉的计画,却在这次会议中经有心人士的安排借尸还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