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潼州人,字宾王。举进士。官至夔州观察使。书法颇受高宗喜爱。又善画山水、人物。
全宋文·卷四一九五
王利用,字宾王,潼川府通泉(今四川射洪东南)人。宣和三年上舍及第,绍兴中历果州团练推官、阆州通判、国子监丞。八年除秘书郎,九年二月任监察御史。寻出为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十五年,为夔州路提刑兼提举常平。官至广西转运副使。绍兴二十五年以目疾奉祠。利用工书画,高宗尤爱其书。见《南宋馆阁录》卷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六、一一二、一二三、一二六、一三○、一六八,《宋会要辑稿》兵三之二四,《画继》卷四,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中行。宋建昌军南丰人。符授子。徽宗政和间进士。知成都府,有政绩。迁江西转运使,奏请减月俸虚额五分。后以言事夺职,安置南雍州。尝识虞允文于常僚中,世以为知人。有《猥稿》。
李师夔 朝代:辽末金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金间奉圣州永兴人,字贤佐。辽末以荫入仕,为本州酒监。金兵至,出降,诏领节度。累迁武平军节度使,徙陕西东路转运使,卒年八十五。
谢师稷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5—1194 【介绍】: 宋邵武人,字务本。以荫补将仕郎。孝宗淳熙中为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有善政。以中大夫致仕。平居操行端洁,治家有法。
全宋文·卷四六七三
谢师稷(一一一五——一一九四),字务本,邵武(今福建邵武)人。以世赏补将仕郎,为宁德丞。乾道中提举湖北常平,淳熙中历夔路运判、福建提刑,又知明州,九年除秘阁修撰,后以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绍熙五年卒,年八十。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二二、职官六二之二四、职官七二之一二、选举二五之二九及《宋本四朝名臣言行录别集》卷一四,《吴郡志》卷一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夔,号漳川居士。高宗绍兴末南迁北归,常寓正悟寺,遍游桂林(《粤西金石略》卷八)。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四六四四
赵夔,号漳川居士。南迁北归,尝寓桂林正悟寺。见《宋诗纪事补遗》卷四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吴彦夔(一一一七~?),字节夫,永兴(今湖北阳新)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孝宗乾道间知武宁县。事见清同治《武宁县志》卷二○。
上官夔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为万州守将。元兵围其城,守御甚力。元遣使招降,不从。后城破巷战死。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字一夔。绍兴府嵊县(今浙江绍兴嵊州)人。南宋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和仲。张大年子。以荫补官。历西安令,通判兴国军,以明于政事称。后奉祠里居。查源洞倡变乱,走报郡守,奉檄纠集民兵平定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友夔,字舜韶,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许顗同时,年长十馀岁。事见《彦周诗话》。今录诗三首。
陈夔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十八年(1148)任监察御史。绍兴二十二年(1152)任太常少卿。绍兴二十五年(1155)任吏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怀州人,字士举。李邦彦弟。历直秘阁,荆湖南路、两浙西路转运判官。孝宗乾道二年为夔州路提刑,六年为兴元路提刑。有《省心杂言》。
全宋诗
李邦献,字士举,怀州(今河南沁阳)人。邦彦弟。高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为夔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九)。四年,通判长宁军(同上书卷七七)。二十六年知抚州,迁荆湖南路转运判官,两浙、江西转运副使(同上书卷一七三、一七四)。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恭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一七)。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李邦献,字士举,怀州(治今河南沁阳)人,邦彦弟。绍兴二十八年权江南西路计度转运副使,累官至直敷文阁。著《省心杂言》一卷。见《宋会要辑稿》食货四八之四,《宋史》卷三五二《李邦彦传》,《宋元学案补遗别附》卷一。
张夔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九七二
张夔,南剑州沙县(今福建沙县)人。乾道中为左承议郎、监行在左藏南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1222 【介绍】: 宋简州阳安人,寓居德清,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淳熙中召对论恢复事,谓骤进与偷安均为误国。由校书郎除右正言、知果州。光宗时任殿中侍御史,旋出为江西提刑,改夔州。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以谏罢朱熹事,被劾去。庆元党禁间,撰《涪州学记》,被再劾夺职,谪居房州。党禁解,起知眉州,累迁知潼州府,升显谟阁直学士。卒谥文节。有《后溪集》。后人辑有《鹤林词》。
全宋诗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任剑南东川节度推官,辟为潼川提刑司检法。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为太学正,累迁右正言,出知果州。光宗即位,除军器少监,为殿中侍御史,出知夔州。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韩侂胄擅朝禁伪学,刘撰《涪州学记》,被指为谤讪,夺职,谪居房州。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有《后溪集》十卷,已佚。后人辑有《鹤林词》一卷。事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刘阁学墓志铭》,《宋史》卷三九七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六三一三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北)人。乾道五年进士及第,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淳熙中累迁校书郎,知果州。光宗立,除军器少监兼权侍左郎官,为殿中侍御史。出为潼川运判,江西、夔州提刑。宁宗即位,除侍御史,改司农少卿,进起居舍人、起居郎。为韩侂胄党所排,奉祠,后又谪居房州。久之,起知眉州,除潼川提刑、权知泸州。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升显谟阁直学士,提举宫观。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谥文节。光祖为当世名臣,赵汝愚称其论谏激烈似苏轼,恳恻似范祖禹,世以为名言。为文浑厚正大似其人,诗尤清婉。著有《后溪集》百馀卷,《岘山》、《鹤林》、《金泉》、《眉山》等集合若干卷,《诸经讲义》若干卷,惜皆佚。见真德秀《刘阁学墓志铭》(《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赵师夔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二七二
赵师变(一一四二——一二○二),字汝一,孝宗同母兄伯圭之长子。初以祖恩补官,调芜湖簿。历台州、秀州通判,直秘阁。寻知徽州,进直徽猷阁、知湖州。除直龙图阁,迁浙西提刑,改江东运判。擢秘阁修撰、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加敷文阁待制,转永庆军承宣使。绍熙元年,侍父入觐,除兴宁军节度使。宁宗即位,加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嘉泰二年卒,年六十一,赠少师,追封新安郡王,谥恭荣。见《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传》一,楼钥《皇伯祖太师崇宪靖王行状》(《攻愧集》卷八六)。